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4,(10):20-22
社区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区、街道、居民区三级党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有力地把握着城市治理的节奏。社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各类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也是基县民主政治的实验田。社区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参与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事务实践最广泛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这座百年城市来说,外滩是一张不褪色的“城市名片”。3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一个多月,外滩改造工程宣告竣工,万人空巷,热闹非常。  相似文献   

3.
储东涛  吴如忠 《群众》2013,(5):76-77
广州,这座和北京、上海并称为“北上广”的我国第三大城市,目前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其新型城市化“1+15路线图”,矢志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广州的新型城市化“路线图”,对于江苏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处台湾海峡西岸腹地的龙岩,与厦门形成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是很现代很繁荣的城市了。上世纪80年代初人闽主政的项南刚到这里(1929年中共中央特科派人到连城苏区接10岁的项南去上海时未走龙岩这条线),他曾惊叹这是一座“半边溪水半边城”的天然园林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5.
记者: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美丽,让上海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世博会是怎么选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6.
世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世博会各个展馆的华丽身姿。全力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全国和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望。“成功、精彩、难忘”这六个字,不仅体现在展馆区域,也体现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还体现在每个上海市民的行为举止上。  相似文献   

7.
读翁贝托·埃科的《密涅瓦火柴盒》,在一篇谈论“城市自卑”的文章里撞到这句话时,我的脸红了:“通常来说(全世界都是如此),当你刚刚到达一座城市时,欢迎者的一句‘您觉得我们的城市怎么样’就已让这种不自信心理暴露无疑。”埃科多半另有所指,但在我看来,没有比上海更该遭受这个讽刺的了。  相似文献   

8.
元旦的钟声敲响,历经7年期盼、7年筹备,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百米冲刺”:再过100多天,有着150多年历史、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火花的世博盛会,将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李国华 《探索与争鸣》2023,(8):164-176+180
在《蚀》三部曲中,茅盾为上海赋形的基本逻辑是多重的:首先是通过武汉发现上海,武汉的“政治生活”创伤造成其在为上海赋形时总是试图把上海内景化;其次是上海经验在“政治生活”中苏醒,在武汉和上海的“政治生活”之外触及更混沌而厚重的难以赋形的日常生活;三是漫不经心写下的丰富的上海都市生活细节却意外写出了上海的一种精气神。对于革命景象的刻意描写反衬出茅盾对于上海的稔熟,那些丰富的细节里藏着真正的上海。这些书写既然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就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一座城与一个人的关系:表面上是一个人在为城市赋形,实际上是一座城在为人赋形。以日常上海经验应对和消化大革命的剧烈撞击和震荡或许暗示着,上海是一座具有足够弹性的城市,能孕育和生产一些激烈的生活组织形式,譬如工人运动,也能孕育和生产相应的克服剂,譬如令人依恋的都市生活,从而为生活在上海的人赋予革命和安稳交错的双重形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上海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根基于科学发展观。“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实现必须支撑于科学发展观之魂。经历“九五”“十五”快速发展之后,进入理性、科学发展的轨道其实是这座城市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俐敏 《今日上海》2012,(12):14-19
健康的上海人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第一届市民运动会红红火火办了5个多月,631万人次参与市民向世界展示了这座城市的体育精神,也给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展示了一条崭新的体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政工师指南》2010,(2):45-45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这是南昌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梅联华在《对挖掘南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思考》一文中的开头语。  相似文献   

14.
开拓进取 锐意创新 全面推进社区侨联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联工作的对象在海外,但基础在国内。凡是有游子在外之家,无不时时牵挂。而这些家庭,就生活在我们每一个社区中。社区,是现代城市的细胞核基本单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这些家庭,却又恰恰是每个社区中的细胞。这就要求我们侨联工作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基层,扎根于社区,从社区做好。  相似文献   

15.
社区建设的“杭州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推进社区建设,改革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是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去年年底,省委专门召开会议,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把农村社区的建设置于与城市社区建设同等的位置。杭州是全国最早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城市之一,也是开展社区建设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本期“市县亮点”专栏,我们向大家推介社区建设的“杭州样本”。为各地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至今,上海曾经先后制定过2个城市总体规划,眼下正启动第3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今上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这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将成为当今背景下这座特大型城市长远发展的蓝图和框架。  相似文献   

17.
冯骥才 《政协天地》2009,(11):18-19
“改造”这词儿真糟,很野蛮。过去害了许多人,现在害了许多城市。近20年,中国城市的改造实际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再造”。记得不久前一群开发商在一座滨海城市开“高峰论坛”,提出的广告是“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重来?口气多大!而我们的城市真的全都“重来”了。  相似文献   

18.
有着“塞上煤城”美誉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以拥有“黑色玛瑙”之称的太西煤而闻名,在过去的50年中,这座城市因煤炭而充满荣耀与梦想,然而在2008年,它却成为中国首批12座“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如今,曾经是城市地标的那块刻着“太西乌金”的78吨重的煤块已经从城区最显眼的位置,被挪到了青山公园的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1):65-66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呼声响彻神州,堪称当代的经典话语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浦东开发以来的第一笔外资、上海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形象快速提升。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和排头兵,是希望之所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并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国际化都市也屈指…  相似文献   

20.
期刊选粹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12期世博会重新定义城市20年前,上海和“世博会”第一次相遇,当时将这座城市中的江滩和农田开发成金融区的冲动是上海积极筹办世博会的真正原因。20年后的世博会,正处于这一轮上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尾声,上海世博会总策划师吴志强称之为“回归”——既是对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也是对城市的新一轮更新。世博会让人们重新思考城市,梳理城市中现有的遗产,修补并衔接城市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断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