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兴  李波 《政法学刊》2006,23(6):52-58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证研究缺乏,定性与定量分析分离,研究范式单一陈旧,应整合研究方法,做到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寻求多学科理论支持,重塑犯罪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论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是不容略过的经典。它从定量社科研究中,提炼研究设计的通则,无论定量、定性学者均能从中获益。但在表述与解说原则时,作者虽力求深入浅出,但仍偏数理语言,往往产生"定量研究不必读,定性研究不能读"的窘境。有鉴于此,文章运用日常语言,条理并阐述《设计》所提炼的原则,一方面让不习惯数理语言的研究者,也能掌握运用该书建议,另方面也盼藉此说明,研究设计的原理,也能运用日常语言加以理解与传述。  相似文献   

3.
书讯     
《法学》1991,(7)
由苏惠渔、张国全、史建三合编的《量刑方法研究专论》一书,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研究》课题的一项阶段成果。此书收录的论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既有量刑方法的宏观研究,又有具体犯罪如何准确量刑的微观研究,可参考性强,具有应用性与学术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科学中,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范式的二元划分及其分野由来已久。由加里·金、罗伯特·基欧汉和悉尼·维巴三位教授(KKV)撰写的《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定性研究中的科学推论》尝试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之间找到某些共享的逻辑和准则,并以此来指导定性研究设计。文章围绕"什么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好的研究如何设计?"这两个核心问题,对KKV的研究设计框架、研究设计的操作步骤和策略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介绍了KKV引发的关于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争论,以及定性学者对KKV的批评与对定性研究方法和设计的反思。了解KKV的基本主张及其所引发的争论,有利于提高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自觉",促进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朝着更加严谨和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梦瑶  郑丽丝 《法制与社会》2010,(32):146-146,148
定量研究方法起源于19世纪孔德倡导的实证主义,社会统计学是社会科学最早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定量分析逐渐被引入到其他学科。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在中国是一个朝阳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定量分析更是起步较晚。进入新世纪公共行政的定量分析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也陆续出版了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本文对近五年来公共行政定量分析的研究做综述,首先综合近五年来公共行政定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试概括定量研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试探性的提出了公共行政定量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已逾十年,在确定宣告刑的量刑方法上,经历了从“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向“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转变的过程,本文在介绍这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分析“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量刑方法存在的弊端来论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量刑方法的合理性,认为后者是在尊重刑法规定的基础上对量刑活动的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对该原则的细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挑战《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一书所强调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在实质上一致的基本观点,认为定性研究是一个跨科学和人文的研究方法。虽然定性方法可以用于科学研究,但其长处则主要体现在解析传统之中,而研究者对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同质性的主观认识决定了其对研究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 世间有这样一些事物,它的哪些属性被人所认识,取决于人们自身的预存知识。对大脑中某些空空如也的部分来说,认识对象中再丰富的信息也显得毫无意义。 犯罪问题就属此类。它有许多侧面,其中,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就共同构成了诸多侧面中的一个。而长期以来,在这个剖面中,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其量的一面。我们比较习惯于从定性的角度把握犯罪问题,数量意识在我们研究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因此,本文主旨便是,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犯罪研究中的重要性,考察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应用领域和障碍。 一、从龙布罗梭说起 就其内容和结论而言。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几乎已经很少有人相信了。可是,他所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未来法治建设,不仅提出指导思想,还相应地作出精密的实施安排。在立法方面,其所强调的科学立法,既包括逻辑科学立法也包括社会科学立法。在要求民主立法的同时,也需要顾及到立法的专业化。在行政执法方面,对行政权的制约是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在司法方面,要实现在依法和公正精神指引下的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10.
地方立法一直是我国立法工作的难点,在地方立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地方立法的理论体系。本文借鉴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既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地方立法的实践,并就如何体现地方立法特色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王启梁 《现代法学》2006,28(5):19-27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辨——兼与董保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当下学界对二者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有的社会法学者对已有的经济法理论成果存在着重大的误读,本文对此作出了必要的回应,并指出经济法与社会法是有殊别的,二者在发展中不会达到归并与融合,社会法不是经济法发展的终极进路。  相似文献   

13.
郑雅方 《中国法学》2020,(2):201-219
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用主义哲学为功能定位,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为科学的方法论,以事实与规范问题相分离为程序结构特点,其引入能够缓解我国行政法既有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张力,并与比例原则形成交相辉映的功效。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具有针对事实认定的科学化过程、针对价值判断的民主化过程和替代性方案形成过程的三步法的逻辑结构,其核心技术在于运用统一尺度权衡待审查的法律规则或政策举措可能导致的各类有利和不利后果,在此基础上比较待审查举措与其他可能的替代性举措,最终判断何者更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的最优。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对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和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的利弊分析显示,这一原则具有极强的现实解释力,能够作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获得更为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的新颖之处就在于经济方法对传统法律方法的替代。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法虽然研究风格迥异,但在价值观上存在一致性。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经济方法已经对法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性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存在着不足,它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法律方法。法律的经济分析具有广大的包容力和发展潜力。法律的经济分析的发展将可能更注重价值多样化、更关注动态的法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3):138-141
对法律责任划分标准的正确理解,是认识经济法律责任独立存在的前提条件。经济法律责任是以法律责任的部 门法性质为标准对法律责任进行分类的结果,且经济法律责任具有其独特性。独立的经济法律责任体制有利于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实现;更能体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充分发挥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作用;促进经 济法主体守法和执法。构建时,必须遵循经济法自身体系要求,体现经济法律责任自身特色,形式上可以与其他 部门法形式相交叉,可通过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经济法中的行政责任、经济法中的刑事责任、经济法中的经济责 任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总体上定位其研究的热点主题、概括其研究特点,可以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前瞻。本文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共词分析法,通过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绘制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研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研究热点包括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模式、体制机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等;呈现出以政策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特点。研究内容将呈现多样化趋势,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热点将聚焦在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long economic cycl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on U.S. federal criminal justice legislation from 1948 to 1987. 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which compar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se legislative acts from the period of economic expansion (1948 to 1967) to the period of contraction (1968 to 1987).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mechanisms of social control intensify during periods of prolonged economic contraction; however, the concept of an exceptional state, with a proportional increase in more coercive crime control strategies, is somewhat challenged.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meet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1988, 1989, 1990).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万一 《现代法学》2002,24(4):23-31
作者认为经济法在法律定位上可定义为市场条件保障法 ,其性质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特点是在调整目标上具有明确性和单一性、调整内容上具有经济性、调整手段上具有多样性 ;在价值取向上经济法追求的是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经济法的内容和体系主要应当包括市场条件保障法、市场行为矫正法、市场行为引导法和市场行为促进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论的贡献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振杰  刘洪波 《现代法学》2005,27(3):95-100
经济分析方法对法学方法论有一定的贡献,如为法学分析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解决了对某些法律制度存在的困惑,初步形成一套传统法学所缺少的分析体系等,但法经济学和法经济分析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其本身的研究领域界限尚不明确、法经济学将问题复杂化的同时却存在偏离经济分析基本目的的倾向、法经济学研究由于方法的高度理论化和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法经济学的工具理性倾向等;经济分析方法在中国法学研究中可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