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振海 《中国民政》2006,(11):44-44
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扶贫济困、帮老助残、优待抚恤等多项社会性的救助工作;肩负着关注弱势群体平衡社会收入再分配,协调社会稳定的职责;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与关怀,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任。因此,向社会宣传民政,使社会了解民政,让社会支持民政,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14)
正近年来,南海民政局吐故纳新再发力,提振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精气神,打造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百姓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有力服务了南海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10日,应急管理部会同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召开全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基本民生保障的要求,部署受灾群众今冬明春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推进灾害救助与民政救助工作的衔接配合,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真正做到救助行为规范.救助程序合理.救助效果显著,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澧县多措并举推行阳光救助.重点解决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关系保、人情保”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鹤山民政人看来,社会救助工作是民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好民生疾苦问题,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有新进展。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建立了低保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健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88.5万人,其中城市77.3万,农村208.2万;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0,(11):50-50
四川省雷波县民政局余忠涛认为,随着救助工作的开展,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低保户"的收入已经超过或者远远超过了最低生活标准。为了实现民政救助公平,贯彻执行国家救助政策,用好有限的民政救助资金,应该实现低保"应退尽退"。低保"应退尽退",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如果处理不好,会引起不必要的上访,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门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应该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观点来创新民政工作的新理念,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知识民政、诚信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全面贯彻市委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决策部署,聚焦全龄市民多元化需求,强化成都市民政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政公共服务发展新成效(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02,(9):44-45
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民政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本市民政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1996年市委提出“大民政” 的发展思路以后,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以及民间组织管理等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初步形成了“大民政” 的格局,为上海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认真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和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本市民政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领域社会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由优抚安置服务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和社区公益服务体系为主体的民政社会服务机构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改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困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贫困人口所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如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某一形式和方法,必须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辅助,以临时救济为补充,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区组织为依托的较为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多管齐下,才能构筑贫困人口安全网,从而确保社会稳定。1.建立彻底完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正式提出了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  相似文献   

1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王玉 《中国民政》2014,(9):28-28
<正>山东省五莲县积极探索社会救助高效便民的新路子,整合民政救助资源,建立了160多平方米的"民政救助"窗口,配备精干人员,设立民政救助热线5881995,将民政救助业务全部纳入一个窗口管理。救助对象在该窗口可直接咨询救助政策,申请办理相关救助项目。通过实行"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效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民政救助"窗口救助服务项目主要有:负责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审批,对各乡镇的申报材料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通过银行直接发放救助金;对  相似文献   

15.
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冬春救助作为帮助解决受灾群众冬春期间临时生活困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向受灾群众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过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2016年严重灾情,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冬春基本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的积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更是全国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体现,意义重大。一是党中央高度关注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6,(12):21-21
2002年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民政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任务,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着力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动工作.民政部决定,命名北京市东城区等254个县(市、区、旗)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予以表彰。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濮阳市民政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市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解放思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城乡并重,强化基础建设,以依法管理行政事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和规范的社会事务管理.为全市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濮阳市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分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曾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殡葬改革先进市.华龙区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民政局不断强化"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平、以公平树公信"的工作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提升服务,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全力打造"阳光、诚信、亲情、高效、廉政、幸福"的新型民政,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民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政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遵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时代性的民政科学理论、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经费保障等体系,满足现代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民生基本需求的民政。现代民政职能是解决民生疾苦的重要载体,落实民权发展的有效平台,维护民利公平的社会杠杆,推进民德风尚的强大驱力,畅达民意诉求的直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