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晏辉 《桂海论丛》2015,31(3):28-32,2
价值哲学不但思着思的对象,而且思着思本身。而不论是思的对象还是思本身,价值哲学都必须直面问题自身,通过反思思本身,借以保证致思方式的正确性;在哲学的高度上把握当下的价值问题,以求研究的客观性。就中国价值哲学所应把握的问题域而言,乃转型中国遭遇到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就实践旨归来说,价值哲学要指明一种整体上的好生活是怎样可能的;若欲达此目的,中国价值哲学就必须对致思方式和价值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和预设。  相似文献   

2.
政治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对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的理性之思、价值之思以及对政治哲学思想之再思不断创新政治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对社会政治的现实范导,就是一种哲学与政治的联系样态,也就是哲学在闪耀着时代精神之光。归根结底,政治哲学对社会政治的理性追寻与现实范导是为了人的自由。政治哲学的创新是新话语、新概念与新思维样态的一体化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培永 《岭南学刊》2011,(3):128-131
建设学术强省、打造理论粤军发展目标的提出,为重新思考哲学的价值提供了现实背景,给哲学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带来了契机。学术强省离不开哲学的发展繁荣,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一套关于理性思维、高广眼界、和谐心态、境界人生的理论,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在主观世界的改造中实现客观世界的改造。由此,使哲学真正走进学习课堂,走入实际工作,走上人生舞台,发挥哲学锻炼思维逻辑、追问人生价值意义、探求客观规律的功能,必然成为学术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反思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才 《长白学刊》2002,(1):33-38
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本质表征,其形成和发展是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出现及其“认识论”转向相伴随的。它具有后思性、本质性、批判性、纯思性、辩证性等多方面的内涵。反思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导致了实践思维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生活关系的辨证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与生活具有一种内在的相关性,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生活基础;生活也需要哲学,生活是在哲学的引导和反思中进行的。古代哲人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哲学对生活的价值和功能,主要是培养和塑造人们辨证的生活态度,唤醒和激发人们对生活价值和意义的无限追寻。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海德格尔把大量思考指向了现代技术,他作此思考的意图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技术现象层面约批判.而是为了批判现代技术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在现时代已经终结了,哲学的任务应由“思”来完成,其实“思”仍然是一种哲学,海德格尔的意图并不是要终结所有的哲学,而是在探求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间隔年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是一种人生阶段性选择,但它既是文化反哺进程中的阶段性选择,也是同辈群体价值认同中的阶段性选择,更是探寻人生真谛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行走间隔年,有助于青年人在路途中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探寻幸福人生的本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在回归后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进行人生抉择.  相似文献   

8.
钱伟 《求索》2008,(10):107-109
在存在论视野中,人的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哲学存在,又是一种价值存在和道德存在。作为一种哲学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变;作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依据是人对人本质的追求;作为一种道德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趋动力是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生境界就是指主体以内在本性为根据,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意义领域和心意状态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它标志着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以及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境界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内在价值表现为内化的人性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现实的社会价值。分析和实现对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划分,一方面有利于对人生境界价值作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吴育林 《岭南学刊》2006,3(4):39-4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主体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对象性关系。实践主体所内蕴的能动的主体性品格对人的价值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通过内省、自思和体应等对价值进行自主的内在审视或澄明;它能够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并使价值的选择实现从此岸到彼岸、从现实到应然的自觉的理想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李健 《桂海论丛》2002,18(1):45-47
企业价值论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思考。它依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揭示企业在本质上是人们在其中从事创造价值活动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目标所展现的是一个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价值目标系统 ;企业人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着效用价值和人道价值统一的“价值人” ;企业制度体现着一种内含深刻价值意蕴的制度性价值 ;企业精神则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意识 ;企业行为必须符合企业价值目标 ,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论的建立对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将成为哲学价值论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流星与人生     
有的时候,我喜欢独自静静的眺望那浩瀚无垠的星空;遥望之余,便俯首思索这飞逝的人生。遥望星空,常常为那些吒咤宇宙的一颗颗流星而赞叹不已;俯视人生,是为了思考和解答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话题:人,应该怎样死,怎样生。前些日子,我在黄河岸边的山庄窝铺采访。晚...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一门关于生活、思考、智慧的学问。它反思生活、求索智慧。哲学的意义在于界定安身立命之道、寻找精神家园。人民警察需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掌握一种慎思的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洒脱通达的境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具备较高的哲学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素养决定了人民警察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政治哲学作为人们对政治事物的普遍性知识的探求,它在最高层面上为评价、判别和概括政治现象提供价值准则和认识方法。它既是一种哲学,又是最高层次的政治理论,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哲学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政治认识论和政治方法论。所以,自从古希腊有了城邦,政治哲学便有了它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反思思维的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哲学反思思维具有事后之思、纯粹之思、本质性之思和批判性之思等特点。哲学反思思维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是事业成功的伴侣,是人生征途的灯塔。人类不断在发展中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出场已经成为必然。它拒斥对马克思哲学进行纯学术性层面的探究,将现实生活作为自己唯一的出发点,以生活(问题)—哲学—(新)生活为致思理路,把"以人为本"看作价值原则,以自由自觉的生活为目标旨归,使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李红革  李建华 《求索》2008,(10):92-94
哲学逻辑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哲学逻辑词义的理解学者们还很不一致。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哲学,它是一门与逻辑有关的哲学学科,它研究由逻辑所引起或提出的哲学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是逻辑,它是与哲学有关的逻辑学科,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哲学背景与哲学意义的概念的逻辑问题;一是认为哲学逻辑既是哲学,又是逻辑。关于哲学逻辑词义的这些不同看法,其原因在于未能把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名词区分开来,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都是现代哲学与现代逻辑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们密切相关,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要促进这两门不同学科的确立与完善,必须严格区别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个不同名词的词义。  相似文献   

18.
周旭  郑伯红 《求索》2010,(3):123-124,138
从“文化”与“哲学”的概念嫁接,就体现出文化哲学的独特学科定位。文化哲学是一种“上下求索”的哲学,它是从哲学形而上的价值理想预设出发,去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景况和文化境遇,从中探求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根据、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前途命运,去求解人的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并展示个体生命存在的多样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价值哲学是对人的生活进行理性审视的哲学,价值哲学研究要走出纯理论研究的困境,关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生活和价值的内在关联,关注大众生活的价值选择困境和选择难题,为大众生活提供价值引导;阐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建当代人类生活的精神家园,对人的生活进行现实关照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背后的绝对实在不仅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柏拉图建立的命题。罗蒂揭示了这一命题自身的困境,以及由它导致的科学与人文、事实与价值之间相互分离的二元论。同时罗蒂在对“传统哲学”的“思考”、“质疑”和“批判”基础之上阐释了“自然”、“真”、“实在”的基本概念,人文、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后哲学文化的使命。其后哲学文化观凸现一种科学与道德“穿越”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