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中国慈善事业遭遇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红十字会等官办慈善,遭遇公信力危机;另一方面,"免费午餐"等民间慈善迅速崛起,催生慈善事业的变革和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慈善总会、各类慈善机构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然而,一起"郭美美事件",却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官办慈善公信力跌到冰点。民间慈善异军突起20岁湖南女孩郭美美冒用"红十字会商  相似文献   

2.
李秀江 《小康》2011,(12):42-43
2011年的中国慈善事业,既有令其蒙羞的一系列"丑闻",也有民间公益日渐壮大的"喜闻",在"黑"与"红"的嬗变中,中国慈善正面临新的契机2011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惶恐之年。从6月底开始,陆续曝出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事件、河南宋基会事件等丑闻,引发全民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在一片责骂声中,中国慈善事业举步维艰。7月份全国社会捐款额度锐减一半,仅为5亿元。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相似文献   

3.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大多属于官办慈善,或者是在官方默许下的民办慈善:欧洲古代慈善大多是在宗教活动支撑下开展的,或者晚近时期国家主导下的宗教慈善:美国慈善活动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建国史一样长。尽管慈善的诞生地不在美国,但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美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无疑最受全球瞩目。本文主要以美国为标本,从慈善组织的角度切入,研究分析国外慈善事业如何围绕慈善组织的理论、法律、监管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视点     
民政部将监测发布中国城市慈善指数 民政部今年将调查并发布全国所有约700座城市在2010-2011年两年中的慈善事业发展全貌。“中国城市慈善指数”包括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志愿服务、政府支持和慈善文化六大层面的上百个具体指标,是一套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监测与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官办慈善组织实质是政体结构内成员之一,其资源动员逻辑主要表现为依赖国家政治机会结构中的合法性资源,在动员技术上注重行政组织的网络化动员和符号价值动员。但官办慈善组织资源动员行动为单向流动式,意识形态性强,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信任,不利于形成平等公正的慈善资源动员生态。官办慈善组织打破现有体制约束、实现市场化转型,是创新慈善事业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4·20芦山地震中,"壹基金"、"微公益"等民间慈善组织和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目前的状况如何?公益组织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今日中国: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出救灾行动倡议,壹基金成为行动最为迅  相似文献   

7.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慈善捐赠和慈善形象的重要因素,关系着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慈善文化的弘扬和社会建设的有序推进.当前,应该加强慈善立法,建立与完善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慈善监管体系,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化解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慈善组织历史悠久、活动领域广、影响范围大,对维护美国社会稳定和弥补收入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慈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慈善组织的地位曾受到严重打击,加上近年来几起慈善丑闻的影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下降,总体而言与美国慈善组织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美慈善组织的治理也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外部扶持与监管和内部管理两方面。面对中美两国慈善组织的差异,一方面需要吸取优秀且合适的治理经验,鼓励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认清自身治理的缺点,同时避免出现他国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慈善事业面临着转型的关口,我国公民慈善观念存在局限,宗族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差序性,求现报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狭隘性,施舍观使慈善事业具有不平等性,平均观使慈善事业具有强制性,无私观念使慈善事业具有难以仿效性。但我国公民传统慈善观念转型为现代慈善理念完全是可能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来文明,以先进的制度诱导人们观念的转变,以现代性的观念推动制度改进。主要措施是借鉴国外现代慈善公益制度,促进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普及现代慈善理念,践行传统文化中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慈善组织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官办色彩或曰政府主导性。当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普遍不高而且不时遭受重创,亟须加以重塑与提升。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我国政府长期存在职能的缺位与越位,表现为准入过严、过度干预、监管不力和缺乏扶持等。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应定位于降低慈善组织注册门槛,实行直接登记和统一管理;立法强制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实现透明慈善;消除官办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倾向和特权优惠待遇;强化监督问责制度,构建外部监管体系;促进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与绩效提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案由:慈善事业促进法旨在是通过规范慈善组织的设立、管理以及规范有关社会捐献及其资金管理、救助、监督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举办的社会救助和公共福利与民间慈善组织所从事的慈善事业都对济贫解困、缓解社会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发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政府包办社会慈善事业的模式,打破垄断格局,大力培育发展民间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希望其担负起促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职能,然而我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慈善法》的效能并未得到有效激发。在诸多因素中,慈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划分直接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央和省级层面的调研发现当前慈善行政管理分为三种模式。整体上都面临着社会组织与慈善事业发展目标冲突,专业监管与组织能力不足,碎片化管理与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研究认为将慈善和社会组织两块业务纳入民政系统同一职能部门是当前优化慈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可行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部门目标不一致、沟通成本过高和编制约束问题。长期来看,应该在理顺社会组织登记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独立、上下对应的专门慈善行政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迄今已27年。这20多年的改革,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全面部署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总结调整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出现了一次高潮,即从中共十三大开始的以党政分开为主要标志的政治体制改革。这次高潮由于苏东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的影响而终止。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0,(6):6-6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民间小型慈善组织的发展问题。中国民间小型慈善组织的发展面临着三大瓶颈: 一、注册难。法律地位模糊目前中国的几部非营利组织法规规定.成立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除了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之外,还需要寻找一个业务主管单位。但是业务主管单位缺乏接纳民间组织的动力,事实上就造成了大量民间组织无法注册,  相似文献   

16.
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发展中遇到的设立难、税收优惠难、监管难等问题,在法律和实践中没能进行科学分类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法律上按照权利义务一致原则、抓大放小原则、高效便捷原则对慈善组织进行分类规制。在设立方式上,要明确登记设立和注册设立两种形式;在组织规模上,应当将慈善组织分为较大规模慈善组织、一般慈善组织和小规模慈善组织并实行不同的规制模式;在组织形态上,明确法人形式和非法人两种形式。由于慈善法刚刚颁布,目前立法完善的最佳路径是对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多元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慈善事业是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作为第三次分配,它更应是一种社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民间慈善组织作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与政府、企业这两种组织相比较,慈善组织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是浙江省首部关于慈善事业的地方性法规。宁波市是全国闻名的爱心城市。据统计,从1998年9月宁波市慈善总会成立到2010年6月,市、县两级慈善总会累计募集慈善资金21.41亿元,资金规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社团革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议题形成.本文从"发展过程"视角,以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为例,首次将中国社团革命进程分为四个基本发展阶段,描述不同阶段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模式的基本特征,旨在为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慈善组织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