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闫金山 《理论月刊》2023,(9):113-122
第三次分配对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组织既是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次分配自然离不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连接者角色,从具体实践过程来看,社会捐赠相关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服务提供能力欠缺、民众声誉评价影响力不足、社会组织对捐赠主体的形象宣传力度不够等是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面临的主要困境。针对性地完善社会捐赠制度,提高社会组织服务提供能力,提升民众的声誉评价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对捐赠主体形象的宣传力度等是优化社会组织高效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2.
由政府主导型慈善向多元化慈善转型是当下中国慈善改革与发展的应然诉求。社会视角下的慈善群体结构包括第三部门慈善群体、第三域慈善群体、私域慈善群体三种理想类型。从不同群体自身的行动逻辑,以及社会与国家的互构关系来探讨慈善参与行为,表现为:第三部门群体慈善参与性高但社会中心性不强,具有一般发展预期;第三域群体慈善参与性高,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好;私域群体慈善参与性一般,社会中心性强,发展预期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体现的是奉献和仁爱精神。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称作是继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之后的"第三次分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各界的广泛参与,各地慈善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慈善事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慈善意识不强,捐赠数量  相似文献   

4.
林守钦 《中国民政》2008,(11):32-33
社会捐赠,是社会公众(或机构)为了公益事业、公共目的或其他特定目的,将其财产无偿、自愿捐献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社会捐赠作为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对于组织调动社会资源、平衡协调分配关系、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5·12汶川大地震激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空前的捐赠热情,半个多月时间就募集了数百亿元捐赠款物,  相似文献   

5.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但慈善捐赠并不必然能促进共同富裕。中美慈善捐赠的要素比较表明,中国慈善捐赠促进共同富裕的捐赠主力是企业,未来可预期的捐赠主力是个人,受赠主力与行动主力是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的分配是关键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促进主力是政府。第三次分配能否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富裕取决于捐赠主体共同富裕专项目的捐赠的广度、深度及捐赠规模,以及有促进共同富裕空间的综合慈善目的捐赠能有多大比例和规模及时、切实地投入共同富裕领域。第三次分配包括捐赠主体、捐赠目的、捐赠客体、捐赠对象和促管主体五个要素,包括募捐、捐赠、捐赠管理、捐赠分配和促管五个环节。因此,可从这五个要素和五个环节构建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首次明确第三次分配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此背景下,第三次分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关联系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慈善介入,缓解而非根除社会不公民间慈善是社会福利的一种补充形式。如果初次分配不公正、再次分配体系又没有形成,那么企图仅仅通过慈善这种"自愿的"、"第三次分配"来矫正分配不公、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未免有些天真。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包括了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富有,是涵盖城乡、东西部区域等多个层次的共同富裕。其不是福利主义,更不是平均主义,本质上体现为经济学的选择天平更多地向公平倾斜。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共同富裕,分配方式的不合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第三次分配”是适应新时期健康发展需求的有效分配方式,其能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市场失灵”,弥补“第二次分配”的“政府失灵”,还能引导各类人群实现精神上的富裕,是推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作为“第三次分配”主体的慈善活动,其分配去向不仅包括“纾困扶弱”的传统方向,还能流向鼓励创新、造福人类的其它领域。在慈善活动的作用机理中,“代表性启发”可促成慈善活动的内在动机;“观众效应”形成外在动机;社会画像诱发形象动机;网络社交则强化了脉冲式慈善行为。这一机制适应了新时期的分配特点,较好地对社会资源进行了“第三次分配”。但现阶段的慈善活动,三方面的动机均较弱,需要优化宣传方式、强化外部压力以及培养慈善理念,以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重构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是我国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社会资源“三次分配”,协调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其中尤为不可忽视的就是慈善事业。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慈善公益事业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直接有效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吕静 《桂海论丛》2013,(3):61-66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慈善事业具有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总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功能。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同时也凸显了善款运作方面的问题。文章从产生慈善行为的经济动因出发,揭示了慈善事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慈善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基础上,对资金的合理使用与慈善组织的有效监督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慈善筹资救助,带有很强的社会转移支付的性质,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首次把"三次分配"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三次分配主渠道的慈善事业,必将成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角色。本刊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记者:党和国家对三次分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三次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的精准定位,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行业热议。在您看来,三次分配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的作用与价值正日益凸显。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保持社会的活力和创新力。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第三次分配,都面临着慈善捐赠规模与结构两个维度的挑战,对此,需尽快完善《慈善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社会力量捐赠的热情、提高个人捐赠的比例,以充分发挥慈善和第三次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在社会倡导和社会融合方面的努力,对于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良好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很多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众教育活动,不仅以提升公众认知为目标,也开展相关的政策倡导工作,并形成了基本的模式和经验。对Y基金社会倡导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倡导的催化者,吸纳相关组织和公众形成合作网络,通过专业培训、资金资助和活动策划等形式,借助新媒体聚焦社会热点,形成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的影响力传播模式,从而与政策倡导进行有效衔接,动员关键群体和基层社群参与,达到推动政策改进和促进社会融合的目标,为公益慈善组织实现其社会功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慈善,不仅是帮助困难群体、缩小社会差距的"第三次分配",更是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涵养社会公德的重要载体。江苏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慈善地方立法。在连续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估中,江苏获评"慈善七星城市"、百强慈善城市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江苏在发展慈善事业中,注重公众参与和专业运作相结合,依靠遍布各级各地的慈善  相似文献   

17.
锐词     
《群众》2021,(18)
正第三次分配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则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家族、家庭和个人等基于自愿原则和道德准则,以募集、捐赠、资助、义工等慈善及公益方式对所属资源和财富进行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均提到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由社会公众参与并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救助行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体系中,慈善被称作“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因为是通过市场而实现的,所以讲效率;第二次分配因为是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所以讲公平;第三次分配则是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所以讲爱心。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政府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当今社会,基于民间自愿捐赠实现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将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9.
慈善公益行为一般被视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志性元素,但实际上,根据国内外公认的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企业要遵章守法,诚信经营,将企业做好、做强,为股东创造价值;第二层次,经营过程中要照顾环境、员工以及周边采购商、上下游企业等的利益,以此实现和谐发展;第三层次是慈善责任,超越经营领域,进行道德分配,比如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虽成立仅十年有余,但中原证券肩负时代使命,以优质服务促中原发展,社会责任更是知行合一,勇于承担。2010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连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完成责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吴英杰 《求索》2010,(1):66-68
慈善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各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提供慈善服务可以看成是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第三种配置方式。在政府受公共资源约束以及社会分工扩大的条件下,第三配置的演进体现了慈善配置多元化的必然性。现代第三部门的兴起是对政府提供的慈善服务不足的一个回应,反映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正在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公共资源的配置体系,一个能让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公共事务的协调统一的均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