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凸显。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具体包括社会服务性、社会参与性、社会动员性、社会治理性、社会控制性和社会引导性。深入探索司法行政社会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司法作为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也必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在诸多方面体现出对新形势的回应,司法权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从能动司法、司法权社会化、联动司法等方面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政法工作的重大主题,也是理论界的重大课题。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得以凸显。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包括社会服务性、社会参与性、社会动员性、社会治理性、社会控制性和社会引导性等方面。要注重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牢牢牵住社会管理创新这个"牛鼻子",牢牢把握司法行政社会工作这个抓手,提高对司法行政工作社会性的认识,提升法律服务、普法和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戒毒管理的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桑先军 《唯实》2011,(8):159-162
司法行政权是一项行政管理权,包含着培育社会自治、促进公民民主法治等内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而且,司法行政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创新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需求迅速增长与司法...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横》2013,(3):F0003-F0003
几年来,法库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履行职责,努力改进司法作风。切实提高审判质量,为法库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陕西省司法厅在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开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6+1'惠民工程活动。活  相似文献   

7.
司法行政权是一项行政管理权,包含着培育社会自治、促进公民民主法治等内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而且,司法行政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创新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需求迅速增长与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重点处理好几项关系: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之间的关系、“惩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公权执行与社会力量参与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横》2015,(4):1
<正>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破解难题,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2,(19):58-59
2012年来,青铜峡市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突出能动司法、和谐司法、为民司法、廉洁司法,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执行局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立案庭被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妇联授予全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妇女先进集体",院党总支受到青铜峡市委的表彰。源头治理,铸牢"第一道防线"。2012年初,院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管理服务。作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职能部门,司法行政工作应重点在提供法律服务上下工夫,尤其是要奋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四个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司法者需要在司法过程中发挥司法能动性,但过分司法能动又会损害司法权的地位。治理司法能动的手段可以是硬法,但更多的是软法。软法治理就是要通过普遍认同的方式来谋取司法裁量的正当性,并寻求多种治理路径,通过建立一定的软法保障机制,发挥软法的"软约束力",推动司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是民众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及其大小,其在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严重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地位不独立、公众尚法理念不强、司法官素质良莠不齐等。立足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应积极探寻以完善司法体制为核心的体系化改革措施,以期重拾我国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智慧司法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赋能,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保障人民权益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司法的逻辑必须坚持人民权利的司法保护,这就需要从人民的智能诉求、公正的智力要求、治理的智治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赋能可能面临的风险与障碍。在权利保护语境下,数字主权安全与私权保护的双核心地位应得到突出。同时,社会价值合理呈现下司法工作机制与包容性司法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也是必要的。随着“当事人中心”的走向、上下联动与观念创新等规制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司法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詹明忠 《党史纵横》2012,(10):63-63
沈阳市沈北新区司法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以实施“四项工程”(学习工程、创新工程、精品工程和奉献工程)活动为载体,充分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沈北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治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目标,法治与社会治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有效地回应社会治理的基本诉求,促成社会治理所需的秩序,丰富社会治理的形式。在法治视角下,法治思维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本共识,法治方式是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选择,社会善治是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相关环节的完善,以立法为社会主体提供完善的规则体系,行政施行高效能的行为模式相配套,司法处理社会关系坚持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治理机制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基石,也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更加重视秩序、更加强调法治、更加尊重权利的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司法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方法论,有利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巩义市法院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主线,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丰富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中的职能作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称赞。  相似文献   

18.
许丽英 《奋斗》2014,(11):32-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司法改革这一重点问题进行了部署。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创新司法体制机制既是全会的重要贡献,也是其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命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分析司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揭示司法体制改革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11,(9)
4月27日上午,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省司法厅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司法干警并强调: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立警为公、司法为民,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扎实做好监狱劳教、帮教安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不断加快依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