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低收入等多种原因出现生存困难时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逐渐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制度的实施,对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的社会救助制度,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社会困难群体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去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还专门研究部署了这项工作,请你谈谈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尚全 《政策》2006,(1):40-4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对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处于低收入水平,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构成,处于基础的地位。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公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走上了富裕道路,并有上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另一方面,农村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收入、不稳定的温饱状态。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任务繁重而紧迫,我认为,当务之急,必须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认识问题、推进问题和政策问题。(一)认…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它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层级,发挥着最后一道社会保障防线作用。近日,笔者参加了赣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全市城市低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以下内容: (一) 社会救济制度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保障标准根据当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来确定和调整,并由当地政府公布实施。保障资金由当地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是我国居民的主体,占全体居民的80%以上,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社会化工程。它不仅贯彻了宪法的精神,有效地维护了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关心和照顾低收入群体,是我们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直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转轨,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大批职工转岗失业。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多万。由于下岗和失业职工呈增长趋势,城镇贫困群体在扩大,贫困人数在增加。在农村,虽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全国至今仍然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救济工作。十五大以来,建立了“三条保障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作为首都,在助力受援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全市对口支援、帮扶协作任务涉及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河南、湖北等7省区89个县级地区,贫困人口超过190万人。同时,北京市还有234个低收入村和12万低收入困难群众,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北京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近1.3万家,其中市级社会组织4000多家,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卓  王旭慧 《长白学刊》2023,(5):131-140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对有效防范规模性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帮扶对象、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的比较,本文认为在脱贫攻坚转换到乡村振兴的情境下,应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脱贫攻坚时期帮扶对象主要聚焦于绝对贫困人口,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帮扶对象将转变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其治理目标也将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变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第二,在治理目标发生重大转变的前提下,帮扶机制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从超常规治理转向常规治理,以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治理;第三,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治理,需要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由于地区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扩大,由于社会就业不够充分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由于一部分家庭和人员因病因残等各种原因,我国的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这部分至今不仅没有富起来而且还生活在贫困中的人,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普通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民政部今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使房制度改革。”“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再次表明了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对社会保障改革的一贯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社会阶层分化所带来的阶层贫困问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揭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其生活安全感。“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安全网,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2020年之前,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南安市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较快,城乡差别较小,完全有条件在“十二五”期末,即提前5年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目标。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要突出抓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抓住了这两个重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工作动态     
吴忠市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宁夏吴忠市着力健全完善以城市低保为核心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运作规范、管理有序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2005年全市共有13584户36065人享受城市居民低保,全年发放保障资金2432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依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城市低保家庭中796 名在校大学生,1498名二等以上残疾人,436名重度疾病患者,全部享受城市居民低保。 (吴忠市民政局杨玉梅韩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