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昌儒 《当代贵州》2014,(20):24-24
正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一个人读书越多,就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大学毕业后,我留校担任教师,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从此,阅读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阅读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兴趣通常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正是职业所需,我的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升  相似文献   

2.
卓文江 《当代贵州》2014,(36):54-54
正人生在世,注定是要一辈子"奔波"的。但能够在奔波中阅读,或者说在阅读中奔波,所看到的世界和人生自然是精彩纷呈的。一个走遍千山万水的人,看到的或许只是他行经过的世界一隅,而一个勤奋读书的人,通过书籍看到的却可能是整个世界。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古人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蕴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正翁小筑在11月11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曾在电视上看过周迅接受媒体采访,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那么短,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什么是有趣的人?有趣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投入,对困难的一种豁达。这样的人,自信、乐观、开朗,他不会妄自菲薄,他有自己完整的三观,当你和这样的人接触,你的世界也会变得开阔起来。我有一个朋友,认识了好些年,她喜欢旅游,每次到一个地方,总会给相熟的朋友寄明信片。可想而知,当你在紧张工作忙得毫无头绪的时  相似文献   

4.
感悟读书     
正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  相似文献   

5.
正书房《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读后感文郭家雄人的一生,做人做事,始于读书。最近,一篇《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的文章颇受关注。文章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写的一篇自述,篇幅不长,主要讲述作者这些年读书与做人、修身与处事的部分经历和所感所悟。怎么做一个好人?叶小文认为要读书。他引用钱穆先生的话解释说:"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  相似文献   

6.
正人的一生,做人做事,始于读书。最近,一篇《读书与做人音乐与修身》的文章颇受关注。文章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写的一篇自述,篇幅不长,主要讲述作者这些年读书与做人、修身与处事的部分经历和所感所悟。怎么做一个好人?叶小文认为要读书。他引用钱穆先生的话解释说:“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可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  相似文献   

7.
梁衡 《当代贵州》2004,(17):38-39
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读书,读到一篇关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一块墓碑的故事。故事中说,该墓碑上的碑文介绍了一个人胸怀大志、抱负宏伟,年轻时曾经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他逐渐成熟以后,发现自己并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他又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他的国家。当他进入老年以后,发现也改变不了国家,最后只能把愿望再一次缩小,计划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家庭。但是,这样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行将就木时,他才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可能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将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  相似文献   

10.
责任意识是一种做人的品德。每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无不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当我们完成了婴儿向儿童的过渡时,责任便与我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儿童时,责任是快快乐乐长大;少年时,责任是好好读书学习;青年时,责任是求实创业、支撑家庭、抚育儿女……生命的车轮不停地转动,动力便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头脑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日常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内在的美。人不能仅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所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其结论被称为“温水效应”。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让你感到舒适满足的东西,往往正是导致你失败的原因。恭维是令人舒服的,批评是令人讨厌的。然而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对恭维不警惕,长期拒绝批评,那么他工作和…  相似文献   

14.
读书赏风景     
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对于我是如此的诱惑,以至成为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 读书使我懂得热爱人类。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病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以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只要翻开《贝多芬传》就会被他那永还给予人类是与善的心灵所震撼。贝多芬的作品乃至他的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就像他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时常地萦绕在我的耳旁,丰富着我的思想,抚慰着我的心灵,教会我直面人生,教会我奋斗、攀登。 读书使我领略自然的可爱。 欧文·斯通的《起源》一…  相似文献   

15.
周国平 《学习月刊》2012,(5):12+19-12,19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享受批评     
<正>我的一位当科长的老兄,是一个很爱读书思考,做起事来特立独行的人。他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又常常和领导的想法相左,就是在政府大小会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饭桌     
<正>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这一幅模样:饭桌前,他一只手慢慢地举起筷子,另一只手里端着一个酒盅。一杯酒,够他喝上10分钟。那张饭桌是紫红色的,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是一件古董式的家当。究竟它是哪位能工巧匠的作品,就连父亲也不知道。吃饭时,我和哥哥妹妹围在饭桌前,不能随便乱坐。这是父亲的规定:家长坐北面,小孩们坐南面。有一次,我不慎坐错了位置,父亲立刻教训我说:"南北方向,代表着一个人的地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19.
晓歌 《先锋队》2015,(9):52
在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文艺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2014年2月,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对阅读的喜爱,"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近书者寿"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忙于现实的工作、应酬,沉湎俗世,本身则是对自己的放纵。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国人平均每年的读书量还不到1本,而在家国多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美     
胡洪成 《当代贵州》2014,(34):58-58
对一个真正醉心于读书的人来,古今中外那些诗词、歌赋,文章、辞句,那些仁人志士的崇高境界,都会对他产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影响。读书是快乐的。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当你读一本伟大人物的传记或其作品时,实际上就是在与其交流,你的心灵会因此得到升华,你甚至能站在与他一样的高度思考人生、探寻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