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建德 《新东方》2013,(5):35-38
海口市实施扩权强镇改革,推动了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的大变革,赋予乡镇(街道)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加快镇域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实施扩权强镇改革过程中,尚需解决好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以确保扩权强镇改革取得成功,为海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乡音》2014,(11):18-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推进经济强镇管理体制改革,事关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全局,对于提升经济强镇综合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我省经济强镇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截至2013年底,我省有建制镇1045个。  相似文献   

3.
许林 《现代领导》2014,(9):24-25
镇级市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提出的一种新的行政区划的规划。所谓“镇级市”,并不是指镇的行政级别的提高.而是一种强镇扩权的运动,即赋予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镇更多的自主性.在这些镇由镇级政府承担起县级管理的能力,解决责大权小的问题.推动城镇向城市转型。它通过县级政府的权力下放,由镇级政府直接建设、管理和经营超大经济强镇,促进强镇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镇级市是一个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新概念,一个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一个将经济发达镇建设成为“小城市”的新尝试。“镇级市”,本质上是农村城市化的一种有效推进方式,核心是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要害在于给哪些强镇扩权。推动其新型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发展小城镇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湖北省小城镇是全省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镇强则县强,加快推进湖北特色小城镇发展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入分析湖北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有益于湖北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3,(6):2
<正>城镇化迫在眉睫,顶层设计须有长远考虑,而细节安排则须对应现实,浙江试验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样本,其成败得失均可为未来城镇化规划提供一种借鉴。城镇化是本届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对于地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全国性的《城镇化总体规划纲要》尚未出台之际,地方正在探索实践的城镇化试验,或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迪与思考。如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浙江"小城市培育试验"(详见本期封面报道),浙江省把之前"强县扩权"、"强镇扩权"中吸取的经验发挥到了极致,其小城市培育的方式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毛文伟  吕文杰 《人大建设》2010,(11):F0002-F0002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95.7万,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管理扩权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市、省级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7.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09,(19):32-33
在浙江,很多经济强镇的年度财政可支配收入已经相当或超过一些欠发达县市,加上"强镇扩权"带来的众多审批事项,如何规范乡镇权力运行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诸暨市"五有一化"规范乡镇权力运行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8.
马骏  童中贤  杨盛海 《求索》2016,(4):128-133
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实现优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县域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出发,选择适合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县域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效益不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点以县城扩权扩容提质为突破口,推进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转型,推进县(市)城向中等城市转型,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城发展成为大城市,从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特色产业产城融合、新区新城引导拓展、旧城改造紧凑发展、城市群组整体联动、城乡统筹互促共进等推进模式,加快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6,(3):F0002-F0002
近年来,琼海市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为发展思路,按照"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就地现代化"的原则,把全市12个镇打造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同时加快商贸业、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10.
罗正富 《创造》2010,(11):26-28
当前,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潮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发展排放"问题将始终伴随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南望 《当代广西》2005,(21):28-28
为加快推进广西的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重点镇规划发展目标,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财政、土地、户籍政策等方面给重点镇今后的发展给予了多项优惠措施。禁止新建“竹筒房”式建筑《规定》中所称的重点镇,包括了全国重点镇、自治区重点镇和自治区小康示范镇。今后,广西将在重点镇规划区内全面推  相似文献   

12.
1.立足壮大武汉整体经济实力,大力推进城郊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郊联动,一方面有利于市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强区富民的发展目标,加快郊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另一  相似文献   

13.
徐志明 《群众》2013,(3):69-7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农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农村新型社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市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我市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一)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5.
<正>陕政函[2017]3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省级重点示范镇紧紧围绕规划修编、人口和产业聚集、扩权强镇等目标积极谋划,竞相发展,掀起了"十三五"建设的新高潮,全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7个,完成投资115.89亿元。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十三  相似文献   

16.
金城江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立足区情,以服务城区和建设重点镇为重点,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以河池市城区为中心,重点镇为卫星镇的城镇建设网络。目前,金城江区总人口达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0%,建城区面积增加到2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浙江扩权强镇改革的背景、实践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权强镇是指在暂时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属于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通过适当的途径赋予乡镇一级政府,以推进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2007年,浙江在实行强县扩权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扩权强镇改革,力图把中心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新农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238个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1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镇共有238个。镇改市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但加快推进改革绝非一哄而起,特大镇改市一定要根据特大镇自身的条件以及功能定位来综合考虑是否设市,中小城市的形成要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有序地通过强基、扩权、改制、增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步骤来逐步发展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9.
镇改市有望开闸。近期发改委、中编办等11部委印发的《笑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提及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项任务.其中“建立行政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引起地方关注。记者从各地发改委系统采访获悉,目前多地对此颇为积极.都在筛选符合条件的建制镇上报,以期跻身试点之列。包括湖北、湖南、甘肃等中西部省份.也包括浙江、广东等早已试点扩权强镇的沿海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0.
"撤镇设市",即通过对现有行政区划和行政权力结构作出必要调整,将那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显著、地位突出的"明星乡镇"升级为县市级行政单位,为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松绑"和"赋能",是一项符合各地发展需要从而呼唤已久的改革议题。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的当前时期,这一改革迎来了实质性突破的大好时机。但现实表明,改革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不容易,甚至是困难重重。究其根本,困难在于作为改革之历史起点并在各地推行已久的"扩权强镇"模式具有很强的自我强化倾向。"扩权"模式的制度惯性,从"扩权"到"设市"包含的制度转换成本,以及"扩权"模式下形成的既得利益势力,构成了这种"路径依赖性"的三个内在维度。这意味着,如何借助恰当的政策安排来化解"扩权"模式造成的路径依赖问题,乃是当前破解"撤镇设市"改革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