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0,(15):14-15
近几年来,我们从网络、媒体、杂志、报纸上感觉到这样一种现象,孔子、老子、周易、史记、三国、水浒、唐诗、宋词、元曲,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从CCTV的《百家讲坛》到《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近些年来,由于官方的支持、学界的推动、民间的关注和媒体的普及,国学逐渐升温。为什么国学开始突破了自身的范围,突破了自己的学术圈子,走向民间大众,现已成为社会、学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7月8日,《光明日报》以"大都市兴起私塾热"为题,报道了深圳私塾村以国学经典陶冶孩子性情、培育孩子文化素养的故事。从国学班、国学讲坛、孔子学院到私塾,持续了30年的国学热正以越来越务实的探索慢慢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中国内地所盛行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热,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国学,或说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在经、史、子、集之中。经,是儒家的经典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如《十三经》等。史,是指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等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  相似文献   

6.
如果以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的长篇报道《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为起始,所谓“国学热”出现已16个年头了。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又开办“开心学国学”节目。  相似文献   

7.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4,(11):66-69
正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须填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  相似文献   

8.
刘群栋 《求索》2010,(4):162-16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文选》成书以来,对《文选》的研究代不乏人。隋唐时期,是《文选》研究的繁盛期,研究《文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清代,《文选》研究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以1988年第一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文选》研究再次活跃起来。近20年来,《文选》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第三次高潮。当前的《文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的编纂者、《文选》的编纂及成书时间、《文选》的选本来源以及《文选》的文体分类等五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轶 《前沿》2010,(14):40-43
梁武帝萧衍的《易》学呈现多种思想并存的特点。南朝时,王弼《易》学影响巨大,萧衍《易》学思想主要宗于王弼,在与东魏李业兴的学术辩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萧衍本人学术兴趣广泛,对天象、律历等都非常关注。萧衍曾作《天象论》,认同"太极生两仪"是元气化生天地的宇宙生成过程,这是汉代《易》学的思路。不过萧衍又创建了有本体意味的"大体"概念,并且运用"体""用"的观点来解释万物运作,明显受到玄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萧衍重视京房《易》学的纳甲筮法,不但据此来批评郑玄的爻辰说,也以此来占筮。萧衍《易》学思想来源复杂,学术风格开放,多有创见,是南朝学术比较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郭沫若留给了世人《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三部历史剧作,另一些创作计划却由于"种种原因"付诸东流。归根结底,是时代、性情和环境决定了郭沫若的"写"与"不写"。  相似文献   

11.
晓梦 《观察与思考》2007,(14):46-46
<正>认识于丹已经很多年了,当年北师大的“才女”如今已是声名如日中天的“学术超女”。打开电视,央视的《百家讲坛》正在热播《于丹庄子心得》,从《论语》到《庄子》,于丹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阵国学热潮。于丹的讲座贳心悦耳,她的个人魅力渲染了《论语》、《庄子》的经典传承,她的讲座不仅好听,更好看:于丹的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率性而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演出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残联6月17日举办了"心中的歌献给党"文艺演出。我社演出的节目是"红歌联唱":《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解放区的天》。这三首歌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3.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匆匆离开了人世,我们在为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思考感动的同时,也感谢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完全没有肾脏功能的史铁生可以依靠透析技术多存活了十几年的生命,使这位深邃睿智的思想家有机会留给我们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像《命若琴弦》、《病隙碎笔》、《扶轮问路》等都是他在透析过程中的思考,尤其是他对爱、对疾病、对死亡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熊丙奇的文章,文中指出当各种宫斗剧、穿越剧、婆媳剧攻陷电视荧屏之时,用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三百集系列情景剧《学堂故事》,让广大观众尤其学生家长眼前一亮。《学堂故事》是中国首个启蒙道德教育大型电视文化工程。这部取材于《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的情景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了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6.
《开心辞典》近日启动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最终胜出的前9名选手均能获得北京大学国学班免试、免费入学两年的奖励,经考试合格后可授予学位。消息一出,网上晔然,有人称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来了,也有人质疑栏目组炒作忽悠人。而据北大方面介绍,国学班招生本就是免试入学。  相似文献   

17.
秦晖 《协商论坛》2014,(1):25-27
改革前的中国,尽管宣传上作为"资本主义罪恶"列证时常提到西方的环境污染,但从未承认中国自己有什么环境问题。相反,在很长一个时期,我们都把"烟囱林立、马达轰鸣、钢花飞溅、铁水奔流"当成理想美景。中国的环境生态保护运动是改革时期在西方"绿色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翻译的《增长的极限》、对《寂静的春天》和罗马俱乐部的介绍都起了至关重要的"绿色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09,(9):62-64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锁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代后期著名的杂剧作家。钟嗣成《录鬼簿》说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把郑光祖和元代前期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到了明代以后,更被学界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钢 《求索》2010,(9):206-207,187
作为儒家著作之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本质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论语》的"仁爱"学说并不是经文式的说教,它散发着自然清爽的诗性美,这些诗性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仁爱"的社会生态。孔子不仅提倡社会人文关怀,还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孔子学说中,天是万物之本源,万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孔子的这一思想通过"比德"的文学手法,在《论语》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是《论语》的文学之美,更是《论语》反映出的自然生态之美。如果说,社会人文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是《论语》内容的反观与写照,于文学形式,《论语》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质中和"的修辞文学为《论语》美学思想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才使《论语》之语言文字能既简约含蓄又富有意蕴,进而成就诸多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20.
《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地下铁》、《森林唱游》、《蓝石头》……,随着一本本精美的绘本作品在大陆出版,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的名字在大陆读者中已深入人心,拥有不少年轻的"粉丝"。新年来临之际,"几米星空特展"在北京时尚之地三里屯VILLAGE展出。这是几米首次在北京办展,展出60件绘本《星空》的原画作品及14位艺术家的跨界艺术品,给以青春、时尚著称的三里屯增添了些许文艺气息与梦幻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