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月》月刊作为一个同人刊物,在传播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一体化"特征,其表现一是编辑、出版与发行合而为一的人事模式,二是新月书店、《新月》月刊与其他刊物在媒介内容上的复合传播。  相似文献   
2.
受电子传媒的影响,文学日益媒介化和声像化。纸质文学文本尤其是文学经典,通过符合声像规律的文本编码,将单一的文字文本转化为多媒体声像文本,借助电视媒介进行声像传播,涵养着新的文学阅读习惯。以电视为媒介的纸质文学文本的声像传播与声像阅读,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及各角色之间实现了不同传播类型的结合,是对文学生存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的革新创造,是对文学外在形式、审美习惯、价值功能的拆解重构,而这又最终影响着文学的精神内核和存在本质。  相似文献   
3.
史习斌 《求索》2012,(5):111-113
沈从文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作家的代表。以发稿权为主的媒介权力对沈从文职业化写作的形成意义重大:稿费收入为他的职业化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发表机会促使他在创作上不断成长并最终成熟,作品在媒介上的反复刊载和传播提高了其知名度与声望,有利于实现文本的思想、审美价值和作者的文化、文学理想;写作本业和作品本位让他在写作上获得了职业的自觉性与归属感,这是其职业化写作最终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打工文学发展到现在,在实现了作家代际更替的同时,正在实现消费转型,具体表现在创作主体和作品的意识形态规训、主题扩张和内容泛化,媒介的商业操作与网络化,以及读者的多层次化与非审美化。这种转型是打工文学的新变,也是打工文学分化过后的一次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