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杰 《两岸关系》2012,(1):64-65
2011年11月14日至23日,我率“大陆古籍艺术类图书书展团”,赴台进行图书出版交流活动。我曾十余次赴台交流,亲身感受到两岸关系发展变化以及对两岸出版交流的影响。这次最强烈的感受是,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如此强烈深刻的感受主要源自我亲身经历的两岸出版交流的细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厦门市大嶝岛上,有一个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这是祖国大陆唯一面对台湾的民间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着台湾和大陆生产的各式小商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两岸大超市”。  相似文献   

3.
逗点 《台声》2001,(3):33-34
2000年底,由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主办的“ 2000年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于台北市隆重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上百位出版界同行,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新科技、新技术和加入 WTO以后对华文出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华文图书进一步走向世界献计献策。   在不到 10天的时间里,大会组织者相继安排了 2000年大陆图书展览会、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回顾展,并举行了第五届华文联谊会议。为参加此次活动,大陆一方派出了来自全国 61家出版社的 85位出版工作者组成的访问团,其中包括各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及主要负责人。 两岸出版界交流回顾 中国出…  相似文献   

4.
李英明 《台声》2011,(7):31-31
近来,当局开放承认部分大陆学历,“立法院”日前完成修法,役男前往大陆就学的兵役问题也获得解决。这确实有助长台生到大陆就读高校,尤其大陆经济崛起、推出“十二五”规划、调高工资,在大陆工资逐渐追过台湾之后,台湾的就业市场当然会往大陆移动,选择前往大陆念书一点也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07,(2):68-68
2007年1月10日,在海峡两岸出版交流开展2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在北京举办了海峡两岸出版交流联谊会。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于1月11日会见了来自台湾地区的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等台湾三大图书组织的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6.
黄蕾 《台声》2005,(10):34-36
台湾石化业60%已转移到大陆。由于看好大陆市场未来的需求潜力,多数石化企业还在持续加码投资。“大陆与台湾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之路是相反的,大陆是从上游走向下游,台湾是下游走向上游。所以台湾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下游很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行销经验。而大陆是由上而下地发展,因此其中下游发展缺乏经验,所以两地互补的空间很大,文/黄蕾产业链的连接也是大势所趋。”台湾石油与化学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谢俊雄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球形成磁吸效应。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的石油化学工业厂商纷纷赴大陆设厂,大陆…  相似文献   

7.
阿兰 《两岸关系》2002,(7):56-56
随着两岸民间文化往来的密切,以及大陆文化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大,台湾民众已经愈来愈迫切地想读到大陆书籍,而台湾的出版业者也越来越迫切地想在两岸图书交流的市场上一试身手。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2,(4):27-27
台湾“问津堂”书局有数千册大陆出版品日前遭海关留滞,引发大陆出版品能否在台上架陈售的争论。多数大学教授均认为,阅读大陆书籍不代表思想左倾,“政府”不妨以更开阔的态度视之。台湾过去一直难以见到大陆出版品公开贩售,源自两岸在政治军事上一直处于敌对状态,阅读大陆书籍可能被情治人员视为具有左翼思想,所以才会发生清人马建忠写的《马氏文通》,被岛内海关人员视为马克思著作而遭扣留的笑话。解严之后,大陆书籍来台均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37条以及《大陆地区出版品录影节目进入台湾许可数额》等规定办…  相似文献   

9.
两岸交流     
《台声》2006,(3):8-9
两岸心连心台中山大学师生百色资助40名贫困生;大陆反病毒厂商进入台湾市场;苏州出台新政策大幅放宽台企投资领域;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走红探视时间受限;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居民在厦门就业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保明 《两岸关系》2009,(10):41-42
两岸全面“三通”后,大陆到台湾的“距离”大大缩短,空中从原先经过第三地的一大旅程缩短到80分钟至3个小时的短期航程。去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踊跃,迅速成为台湾观光市场的主要力量,对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台湾经济,是一个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聂精霈 《两岸关系》2005,(12):42-43
2005湘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28日至3日在湖南长沙望城隆重举行。论坛为国台办重点支持的对台经贸活动之一,由湖南省政府主办,湖南省台办、长沙市人民政府、望城县人民政府、湖南台商投资区承办。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邀请连战、宋楚瑜主席访问大陆的会谈成果,全方位展示湖南形象,广交台湾朋友,进一步加强湘台两地工商界的联系与沟通,密切湘台两地产业、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和谐合作、发展双赢”,活动包括“高峰论坛”、“同一首歌-走进雷锋故乡”大型文艺晚会、高尔夫友…  相似文献   

12.
海涵  王捷先  朱贺  卢芸艺 《台声》2023,(6):68-69
<正>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两会期间就大陆对台政策、两岸关系和“两制”台湾方案等议题接受媒体采访。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成熟稳定关于大陆对台政策,杨毅周在谈及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表述,今年的报告加以重申。这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已成熟、稳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成为对台工作的最高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上,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必须坚持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相似文献   

13.
杨磊 《台声》2004,(6):36-37
4月1日,宏碁公司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推出其精心拍摄的产品广告,掀起了宏碁、明基、华硕台湾3大电脑品牌争抢大陆商机的新一轮激战。 各显神通抢市场 去年,宏碁公司在全球个人电脑品牌排行榜上名列第6,但在大陆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为此,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将2004年定为宏碁“中美年”,力争进一步扩大大陆市场,使电脑销售量达到  相似文献   

14.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5.
小乔 《两岸关系》2008,(11):64-65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陆客“赴台游”超过4000人次,黄金周首日赴台大陆客首超千人大关,台业者估算黄金周大陆客能带给台湾3亿元新台币的商机!这是自今年7月份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以来,未曾有过的火爆场景,就连台湾旅游业者也连叹惊讶。秋季黄金周的7天假期看似短暂,却为“赴台游”市场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让台湾旅游业又重新燃起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4月初,台湾邱永汉集团总裁邱永汉先生率领台湾赴大陆工商考察团一行40余人考察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投资环境,认为这是一个有投资前景的地方。邱永汉年近七十岁,在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赚钱之神”的美誉。近年来,他经常组织日、台两地的工商界人士赴大陆考察,以寻求商机。为了发展对大陆的投资,邱永汉已将住家由  相似文献   

17.
许逸 《两岸关系》2015,(2):53-54
<正>12月12日至14日,第十五届大陆书展暨国家出版基金成果展在台北成功举办,这是国家出版基金成果首次赴台展览。书展期间,共有106种、近2000册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精品图书在现场亮相,受到台湾出版界同仁和观展读者的广泛赞誉。在此期间,还举办了国家出版基金座谈会暨赠书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分别从香港、日本转机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带队的是时任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协会理事长)的陈恩泉,与他们一同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其时,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刚开始,而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从那时至今,陈恩泉前后300多次来往大陆,为两岸出版交流奔波了20多年,成为两岸出版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晶晶 《台声》2003,(2):12-13
一位在上海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为宏仁集团负责开发市场的人士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商是好是坏,大家都还在观察。大陆入世后,欧、美、日等外商大举进入,对台商冲击很大。直接面对跨国集团挑战处在“大上海”的台商,看似站稳大陆未来最具“明星像”的市场,却感觉到更大的挑战。一名黄姓上海台商说,过去多年来台商即使早已经营内销市场,还是要承受很大风险。不过他表示,“在大陆还有机会,在台湾就是等死”。针对近来台湾“行政院”院会正式将“戒急用忍”政策松绑,黄姓台商还是相当怨叹地表示,如果“政府”早点松绑,在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