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掀起了20世纪20—30年代蔚为壮观的疑古史潮。从疑古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一般都认为顾颉刚与康有为今文经学联系最为密切,却忽视了他与清代考据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顾颉刚先生对清代的考据学是持相当肯定态度的,或者说,他对考据学的评价,与一般贬低考据学的看法相比,要复杂得多,也中肯得多。考据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对于清代考据学,历来指责者多,赞赏者寡。从政治方面批评者,认为乾嘉考据之学虽也承袭了考据方法,但与顾炎武、黄宗羲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2.
李俊强  ;闫晓君 《求索》2014,(5):163-167
董仲舒既为王者师,并以《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似乎是研究古史的人所共知的"史实"。实则不然,董仲舒历史地位的确立以及"春秋决狱"等问题,疑点重重。汉代以来诸多成说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层累地造成古史"的典型案例,更是一个用"将错就错"的方法来传播圣人思想的过程,如今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李金兰 《传承》2009,(17):28-29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相似文献   

4.
说到做人和治学,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我想从钟敬文先生说起,他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表率。他说过:“有些导师……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拼命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有的只想多弄点钱,到社会上去兼职;挂了导师的名却不能尽到导师的责任。这样的导师,是很难带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来的。”他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从心眼里尊敬、佩服他。20年代他在岭南大学工作、学习之余,就到图书馆整理民俗文献,研究民间文化。后转到中山大学,协助顾颉刚先生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研究组织──民俗学会。当时反动政府认为他是左派,黑名…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大片,在死棋局里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12月29日,一部投资1000万的恶搞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片子以恶搞的方式向《功夫》、《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等大片一一“致敬”。在恶搞已风行网络的今天,堂而皇之的登上大屏幕则是首次。其实,在看过《大电影》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加长放大版的“馒头”(2006年风靡一时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国电影可以说一直在期待真正的大片,可现在所谓的大片,都成了被娱乐的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式大片难逃“馒头”宿命?  相似文献   

6.
张越 《思想战线》2021,47(4):74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和讨论的情况较之以往有一些明显的新特点。“无奴论”的再度崛起、中国古史分期“新说”的涌现,为多年来悬而不决的古史分期问题开辟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封建”名实问题的讨论促使学者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中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任何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学理分析都离不开史实的支撑、史料的依据、理论的导引和现实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是中国古史最为混乱和无法说清的问题。现在应该探赜索隐,理清史说演变的脉络,找出篡改史实的主创者以及隐藏在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把历史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8.
一个被派到重庆市农业银行江北观音桥支行的保安“老兵”,刚到支行几个月就干了一件大好事,成了重庆保安队伍中的“名人”,当被媒体采访时,他却憨憨一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是自己的职责。他就是重庆市江北区保安服务公司的一员,吴从贵.  相似文献   

9.
看好“后院”曹宪阁披览古史,笔者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权臣显宦对自身这个“前院”节律颇严,一生为官谨慎,不失勤政廉政之大节。可叹的是,他们往往对妻室儿女这个“后院”看管不严,结果导致“后院起火”,不仅自身的清名遭到站污,甚而祸及家族。历史上赫赫...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东方老外”的忧虑(埃及)侯赛因我们国家有句俗语:士居一地四十日,便成那里一居民。我到中国已经两年,因此可以说是半个北京人加半个开罗人。两年前刚到北京时,对北京的了解几近于零,所以“下车伊始”,就以我独特的方法,去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人。我想,了解...  相似文献   

11.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果断地提出中国实现民主化的问题,他说:“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健 《同舟共进》2011,(12):22-22
“不可以有成见”,是著名学者顾颉刚的一条重要的读书心得。他说,“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这里先生是从做学问的角度讲的,其实无论一般人员还是专业工作者或者党员干部读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帝系》和《史记·五帝本纪》等古籍,可以肯定我国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大统一的局面。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它被疑古派说成是儒家学者为适应秦汉时的大统一局面的需要而“编造”出来的。这一观点至今仍为史学界和教科书普遍采用。其实,疑古派的儒家学者“编造”说以及所谓我国古代文明“起源于中原,辐射于四夷”说,后者已被考古发现证实与史实不符,前者也经不起古籍文献和史料的检验。仔细结合考古材料和古籍文献深入分析,可以断定,我国远古黄帝时的大统一,乃是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搞活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就是要开动脑筋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古今中外,一个国家的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大繁荣,一个社会的大变革,莫不伴有思想解放之先声,莫不是生机勃勃、思想空前活跃之时代。回顾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历程,没有思想的解放,就闯不出“两个凡是”和“左”的思想的樊篱,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是一直伴随着中国新时期建设与改革的最强音。因此,可以说这一历史过程也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解放思想,搞活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20多年“左”的僵化思想和“…  相似文献   

15.
今生无缘     
今生无缘○鸽子人的一生有许多经历,有的如过眼烟云,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有的却无法从记忆中抹去。我刚到公安局没几天,大胡子老朱就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干,小伙子,到时我给你撮合个俊媳妇儿。”大胡子是我们刑警队的指导员,那时我刚从警校毕业,一听这话,脸窘得...  相似文献   

16.
从侠义精神到江湖义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义文化包括“侠”和“义”两个方面,侠义之“义”源于墨家的兼爱理想,但在历史的发展中,又融合了许多其它因素,兼爱一方面表现力“平等”;另一方面表现力“义气”。愈到封建后期,义气愈占据重要的位置,最后使侠义文化演变蜕化为江湖文化,在文化上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7.
袁梦来 《人民公安》2012,(15):39-39
刚做社区民警没多久,一有时间我总喜欢到这家跑跑、那家聊聊,有个小孩,每每见我着警服经过.总会对我大声嚷嚷:“长大了。我要像你一样当警察。”我笑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想起了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一种看法,即同盟会是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小集团联合而成的。许多近代史论著,词典和大中学教材都沿用这一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兹作史实考订,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团体联合说”由来考“团体联合说”是如何形成的呢?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作为秘密革命团  相似文献   

19.
说到敬畏,我想起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人心灵充满日新月异、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20.
台湾出了问题 1999年对远东地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巴尔干科索沃战事刚落下帷幕,台湾海峡上空就飘浮起战云。5月,李登辉提出分裂中国的“七块论”;7月9日,李又借《德国之声》采访之际,抛出“特殊的两国论”;一时间,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台湾当局无视大陆的再三警告,在台独的道路上愈陷愈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