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虹睿  许杰  杨思静 《山西青年》2023,(20):187-189
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网络道德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侵蚀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对这些“造谣”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并从网络技术层面、高校治理层面以及大学生自身层面提出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路长胜 《世纪桥》2011,(1):70-71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是指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风险。网络媒介风险、网络交往风险和网络文化风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的主要表现。规避风险,应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出发来抑制风险因素,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风险预警机制以防控风险事件,还要推行专门性的风险评估来强化风险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博客、微博为标志的Web2.0“微”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各种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并对其加以有效利用,才能抢占网络前沿阵地,掌握网络教育引导的主动权,从而有效地开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毛玲 《世纪桥》2008,(12):113-115
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快捷的工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给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冲击。分析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公民素质差、网络行为失范,严重地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研究大学生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和网民的公民意识缺失,加强其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璐 《世纪桥》2008,(3):120-121
网络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和其他高科技一样对人类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的伦理道德、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视和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的阵地;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防止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互联网在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信息平台、促进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危害性出发,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以高校政治工作为核心的多元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模式,大学生也以自身独特的个性迅速融入到网络环境中。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契机,但同时网络也呈现出诸多的负面影响。从网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和民族团结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和新的路径等方面阐述网络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同时,针对网络带来的诸如灰色思想文化的大量存在、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与法律意识等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正面优势,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化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我们应强化信息网络意识,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力;普及信息网络知识,建立高素质的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免疫力”;与时俱进,拓宽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领域;净化信息网络环境,形成良好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防止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如网络的发明者所称的那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受负面影响极大。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大学生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笔者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新的对策克服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大学生社团纷纷触网,而且大学生还利用其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新兴的社团。传统社团的网络化和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适应大学生社团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的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持续上升,而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群体,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流群体之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传统的婚姻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同居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了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网络同居的概念界定和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在社会伦理视角下分析大学生网络同居产生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园 《理论导报》2012,(6):48-4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它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也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态,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挑战。而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网络骨干的工作力度显得不够,大学生网络骨干的素养也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骨干的培育工作,并分类别、多层次、多维度地培育大学生网络骨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