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论》是萨丕尔(EdwardSapir)的主要代表作。全书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关系。按照原书章节顺序,从语言文化与语言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与思维、文化与语言格局等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指出萨丕尔《语言论》的语言观对于汉语文化及语言理论研究的特殊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3)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是文化的精髓,它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度和水平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学传统,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情景。试从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几个方面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更透彻地理解语言,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地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杨丹 《学理论》2013,(9):209-210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内日语教学规模日益扩大,日语教学法和教学艺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换成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对一语言群体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研究,构筑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法研究框架,对推动日语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之关联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另一方面,文化又被认为是语言的第五维面。语言习得过程本身不仅仅涵盖语言学习、语言理解,同时还包含了解文化和体验文化。因此,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范畴不仅仅是识别文化差异,更要在语言环境中植入文化对比和文化体验,进而促进话语者运用自己的文化能力解释规避文化冲突,促进高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构成的基础,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交际,因而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阐释。随着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日益广泛,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与模式必然得到新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融合必然会反映在语言的融合上,而语言的融合又必然记录着文化融合的趋势.语言翻译,尤其是词汇翻译最能体现文化融合过程中语言融合的现象.从文化融合大环境的角度看,语言翻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吸收异域文化和丰富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的戏剧小品是基于东北地方性和地方戏语言的游戏性和狂欢化的语言。故意夸大语言的游戏性,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与代表。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赵本山小品别具一格、特殊的语言风格,是其小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本山小品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因而可以结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对其进行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兰凤  许敏 《学理论》2014,(7):163-165
对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抢救与保护成果显著,包括关于莽人语言、习俗的专著、论文和录像。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包括现代生存方式对莽人语言和文化遗产的冲击、主流文化对莽人语言和文化遗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人才匮乏、缺乏动态保护。莽人语言和文化保护应探索新的路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名俗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对英美作品人名俗语的寓意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探讨,不仅有利于语言学习和文学创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及文学创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几百年来的飞速发展,其文化也在飞速进步,再加之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只会是日益加深,文化的一个体现就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学好他国的语言更需要了解他国的文化。所谓初级阶段的文化学习,指的是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引入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内容,使大学语言教学融入社会文化之中,实现外语教学的最佳目的和最高效率。在语言学习中文化的学习起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并且,日语初级阶段的文化学习对日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将会是长远的。  相似文献   

12.
贾吉峰 《学理论》2010,(10):141-141
大使作为外交术语,现在被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由"大使"到"某某大使",体现出了语言记载、反映文化的功能。通过对"某某大使"的使用领域进行考察,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闫柯 《学理论》2012,(17):255-256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我们不但要深入研究汉语本身的教学,更要好好挖掘语言层面内深含的中国文化,并将之全面加以推广和传播,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除了从语言、交际等方面进行研究外还应该从接受对象以及文化本身上进行考察,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操着不同的语言,受着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们,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不但要跨越语言障碍,还要跨越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种种障碍,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使交际受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反映本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民族情感。只有跨越文化沟壑,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5.
常姗姗 《学理论》2013,(8):229-230,241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也有很多问题和争议。其中,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原则,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化教学中,包含文化因素的词汇是讲解的重点,而基本的颜色词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通过对颜色词的分析研究,说明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循序渐进;在教师素质方面,应当在保证其具备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调动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聂寒玢 《学理论》2009,(19):239-240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间既存在共性,同时由于发展过程、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等因素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以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为落脚点,从文化角度对两者的意义重合、意义空缺及意义冲突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更顺利地进行英汉互译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梁彬 《学理论》2012,(32):176-177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特定标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第一步就是要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进一步发展对外语教学的进程中,文化的地位越加深化也更为突出。然而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主体方面,必须深入了解和体会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8,(Z2)
正中美两国人民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文化存在的差异,容易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从而导致交流的不顺畅。为了顺畅交流,翻译人员必须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质量。本文将对中美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进行概述。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一个群体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系列符号,它可以转变为文字用来记载历史与文化,以流传后世。各国之间的语言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  相似文献   

19.
杨迪 《学理论》2012,(13):186-187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地理、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风貌,由此,习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转换,更要求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从文化差异入手,针对不同形式的习语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迪 《学理论》2012,(24):228-229
习语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它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在宗教、地理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风貌.这就要求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在语言层面进行转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文章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以文化差异为入手点的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