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灾后重建,是应急管理流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考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福建省闽清县"7·9"特大洪水灾害,造成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但大灾后当地政府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提出灾后重建的目标、原则、步骤以及所采取的施政行为,却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启迪,值得总结、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正逐步形成,西部内陆地区已成为我国开发开放前沿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成都地处我国内陆,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也是两大经济带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展望未来,成都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本文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深入剖析成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面临的七大机遇和五大挑战,并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11,(15):6
温家宝:强化政府防灾减灾职责完善应急机制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时强调,要全面加强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强化各级政府防灾减灾职责,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5,(5)
随着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国家战略的外向性逐步显现。作为"反映大国地位的外向型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在对外战略方面日益增强的主动性与系统性思维,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为未来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开拓了新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而在具体的研究议题方面,中东地区的政治风险、海洋与陆地国家的比较、次国家单位的比较、其他大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比较、欧美大国的崛起经验以及对西方比较政治学概念与理论的修正等议题值得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施玮 《学习月刊》2009,(8):19-20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15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可以说.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灾害发生后。如何迅速采取救助行动,处理灾情.降低伤害,并帮助灾民完成复建.是国家的基本职责。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社会有益的防灾救灾经验.对完善灾后救助制度.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促进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琛  李颖  邱锐  唐玮 《前线》2023,(10):44-46
北京市在实施智慧应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减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努力提升城市自适应能力。“十四五”期间,需要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过程中,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监测预警感知、应急指挥调度、社会有序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推动首都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蕴含深厚的民生意蕴,改善民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优先选项,也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改善民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仍面临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缺乏安全稳定的环境,缺乏制度支撑和民心基础等现实困境。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化三方合作,强力打击"三股势力";促进沿线国家构建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加强"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传工作,是破解"一带一路"建设中改善民生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建立多方位的区域合作平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在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更加重视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及互利共赢,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自2014年起,也门事件逐渐升级,2015年我国启动海军力量进行全面撤侨,这也是我国第二次依靠海军力量进行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撤侨。由于也门事件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相对较为复杂,也门又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研究也门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通过分析也门撤侨事件,对我国海外应急管理的策略、应对主体和主要力量等进行剖析,将有助于加强海外应急能力建设,改善我国海外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使得中国和各国间的联系越加紧密。由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国际关系的改善指明了新的方向,有利于将沿线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庞大,文化多元,各国之间的情况比较复杂,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7,(2)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与各国展开密切的经济合作,还需要提升中国国际认同以获得政治和社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中国国家认同的主障碍是长久以来利益博弈造成的思想冲突、偏见和误解,集中表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重返古"朝贡体系"和新"马歇尔计划"的忧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力量失衡引起的秩序重构及对中国崛起的不满与焦虑;跨文明交流引发的文化冲突等。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视野和理性工具,创造性地发挥中国先进意识形态的服务性功能、防御性功能和建设性功能,构建人类利益责任命运文化共同体。这不仅能够促使"一带一路"建设达成经济目标和助推中国国际认同,又能实现其推动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6)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阪神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耗费了近10年之久。法律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有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扩大沿线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维护能源大通道的稳定与安全,而且有助于完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促进能源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中国作为世界性能源大国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顺应周边国家对深化能源合作和确保能源安全的期待,为区域能源合作发挥建设性和引领性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海路结合处,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南亚区域合作建设进展显著。但是,中国—南亚区域合作也面临一些直接和潜在的挑战,包括区域内的挑战、大国之间的博弈以及中国内部的问题。从长远看,中国—南亚区域合作的前景广阔,但是需要坚持合理预期原则,做好重点国家的工作,打造样板工程项目,积极发挥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60多个沿线国家表现出积极态度,但也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这并不奇怪,因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多领域、大跨度的,基于各国政府的合作发展理念。因此,尽管"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但在一些国家眼里,"一带一路"对他们已有的大国地位的"威胁"要大得多。一些国家视"一带一路"为威胁的原因很多,但其主导理念恐怕还是"文明冲突论"。这是零和思维。而"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战略的理念,恰恰  相似文献   

17.
正一、打造六盘水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六盘水已经具备了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客观条件。六盘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作为内陆面向南亚、东南亚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陆大通道交通枢纽,作为联系南亚和孟加拉湾的陆路物流大通道,已经成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中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三纵五横"骨干大通道中的"枢纽城市",成为国家2015~2020年布局规划中的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因此,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六盘水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和  相似文献   

18.
七月盛夏,一场气势恢宏的"两化"互动推进战在巴山蜀水间展开。从成都到遂宁,从龙泉到射洪,出席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代表们一路参观、一路思考、一路求索——灾后重建已经完美收官,灾后重建政策效应也渐次释放,四川要在"十二五"新阶段、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突破口在哪里?四川的高位求进要找到一个支点,支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国际区域合作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包含我国在内的65个国家(地区),人口占全世界62%,土地面积占全世界39%,GDP总量占全世界31%。加强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合作,对于提升湖南企业国际竞争力,助推湖南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互通是实现沿线各个国家"民心相通"的基础和关键。葫芦文化是中国和沿线其他国家寓意相通的优秀文化资源,以其为范例探讨沿线国家间文化互通的建设路径具有可行性。具体做法是将葫芦文化价值的创新性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密切联系,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以开放、协同为创新特征的价值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文化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