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针对我国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视角,在系统论述智慧城市相关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深入剖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毅 《当代党员》2023,(4):49-5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江北区五里店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为目标,以区委“12345”总体思路为指引,重塑城市风貌、创新产业赋能、强化精细管理,打造城市更新“样板”,描绘出“五里莺飞渡,产城两相宜”的幸福画卷。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0):54-55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智慧政府”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领域,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城市和政府是按业务、管理职责分别设定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智慧城市”则是以互联网、物联网、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绵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对人类城市文明发展的现实回应。作为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型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和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基础上,追求城市生态—生命一体化高品质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引领下的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需要,也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现实要求。为此,要从人与自然、人与城市、自然与城市的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本质意蕴出发,凸显人与自然及城市整体共融、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辩证统一、区域发展与全球发展互促共进的价值追求,并在理念认知、体制机制建设、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朱伟  李芳 《前线》2023,(10):47-50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思维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全过程,学习借鉴各国主要城市韧性建设经验,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问题,从战略规划、空间布局、机制创新、实施标准、技术赋能五个方面系统推进,探索北京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随着社会治理中心的下移,韧性社区成为社会系统研究的最新理念,也是韧性城市的精确演绎。韧性社区是指面对常规性灾难或突发事件时,社区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带领全体居民克服灾难带来的不便与困难,灾后逐渐恢复社区的正常生活与秩序。风险社会时代,韧性社区需要具备危机来临前的预判力、应对危机时的抵抗力和灾害过后的重构力。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韧性社区建设为社区增强韧性、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王闻茜 《先锋》2022,(12):69-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助力成都超大特大城市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服务全市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先锋》2022,(4):40-49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的三个发展定位之一。城市治理现代化,手段是智能化、智慧化,目标是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有机生命体更有温度、更健康,让生活更美好。当前,成都正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聚焦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事项,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能力,推动实现超大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9.
盛继洪  杨文淼 《前线》2013,(4):65-68
在前不久结束的市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后五年北京市的奋斗目标时提出,“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运行的精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提出,引人关注。本文拟对国内外和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何谓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概念最早由美国IBM公司提出,最终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不可忽视的潮流。IBM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随着实践的推进,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其理解也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10.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2024,(1):27-40+165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福建理论学习》2009,(4):40-43
近年来,长乐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的城市精神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宣德化而柔远人、文化涵养发展”三大理念,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通过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立多元学习平台、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着力打造常态学习圈,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3.
赵洪涛 《唯实》2023,(2):78-8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实现了由“速度”向“深度”的跨越,城市建设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向以内涵提升为主转变,从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转变,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的目标。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市主城区、老城区,经历了由大规模拆建向精细化更新的转变,推动城市更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相似文献   

14.
当前风险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韧性城市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从环境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等维度分析城市韧性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应对。并基于当前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凸显,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韧性文化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执行不力,治理思维能力欠缺;城乡差异明显,个体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冗余设计,着力提升环境韧性;广泛宣传教育,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努力提高社会韧性;优化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组织韧性;地区协同发展,多元保障支持,着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共大连市委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出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热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等一系列新的理念正在确立,各种教育资源正朝着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整合和优化,先进文化得到弘扬,各具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已见雏形,学习、创新、发展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韧性城市理念的兴起和理论的日趋成熟为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通过对韧性城市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梳理韧性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相关研究,分析韧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价值,研究近年来广州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问题,进而提出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1,(9):I0002-I0003
近年来,乌海市人防工作在市委、政府和乌海军分区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牢牢把握人防建设全面融入乌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这条主线,以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为牵引,以机关“准军事化”建设为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石家庄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圈中唯一省会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等国家级试点城市,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以及与京、津的历史联系,因此,遵循市场机制、融入服务理念,把石家庄定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和服务型创新型城市是适宜的,据此,石家庄应以定位为坐标,以市场为突破口,以政策机制为导向,以服务型城市建设为基点,融入自然、友好、可持续理念,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幸福、美丽之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和加快建设“滨水城市”的要求,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水定城”的理念,并以“一江居中、两岸繁荣”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总纲,进行深入研究和强力推进。可以说,“以水定城”理念的提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必将开启哈尔滨发展的松花江时代。  相似文献   

20.
邓凡 《先锋》2023,(1):39-40
<正>当前,科技日益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支撑。成都提出的“智慧提能”,高度顺应了城市治理的新规律。实现智慧提能,需要从构建治理平台、提高运行水平、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城市治理赋能。构建智慧治理运算中枢2022年4月召开的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城市有机生命体”的理念,高度契合智慧治理的发展方向。当前,科技支撑的城市治理正在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迭代,城市正在进入以智能有机体为代表的变革重构期,在技术体系上注重打造融合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