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当前推进上海国资国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困难,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有效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国资国企对整个地方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资本化与证券化的历程、现状,资本化与证券化之关系,不同板块国资国企加快资本证券化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资本证券化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产业、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子系统之间及其内部存在因果反馈联系.因此,应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以产业和科技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资源和环境层面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上海现代警务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公安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在现代警务机制框架下和现有公安教育培训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与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从机制上寻求突破,致力于建立常态、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建构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公安特色的,与现代警务机制相适应的具有"短、平、快"特点的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2年,乐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牢固树立"大国资、一盘棋"的理念,努力实现"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的目标,坚持把国企改革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坚持把国资有效监管作为根本职责,坚持把维护国企稳定作为首要职责,坚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不断推进国资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国资监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资产  相似文献   

5.
村庄"多元"治理模式是与"一元"治理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是以"多元化"治理权力为基础,以"多元化"治理主体为核心,以"多元化"治理资源为桥梁,以"多元化"治理手段为途径的一种村庄治理模式.要建立理想的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就必须根除实践中存在的立法、行政和经济文化三大障碍.同时还要看力构建"多元"治理权力和治理手段的合法性机制和协调机制;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的培育机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格化"街面动态巡逻勤务机制自推行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已成为上海推行现代警务机制的成功典范,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改革深化的瓶颈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原因,积极进行调研和试点,继续深化巡逻勤务机制改革,以不断提升巡逻机制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必须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边检服务水平,适应上海口岸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切实提高民警素质,适应加入WTO后边检队伍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村官"腐败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官"腐败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村官"腐败的特点,探求"村官"腐败的法律制度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以乡镇政权的外在监督机制为主体的内外约束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9.
建立公共服务"以钱养事"的体制机制——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益事业体制和机制的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事业改革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推出的.农村公共服务中"以钱养事"体制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市场理论和政府采购理论.这些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转变农村传统行政体制,构建"以钱养事"的体制基础;帮助我们转换观念,构建"以钱养事"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机制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目前中国实际情况下,实现农地制度创新和农村投融资体制创新是可供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的社区发展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它使社区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与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相对应缺,所以社区制改革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本文在此立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沈阳社区发展的不同模式为案例,具体探讨中国基层社会的组织重建和政治民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工读教育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秩序以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工读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与问题。上海工读教育发展策略主要有:优化与拓展工读教育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收生标准与程序,完善办学模式,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3.
危机孕育改革,是改革之母;改革既发端于危机,又化解着危机。“逼出来的改革”,尽管具有影响社会稳定、浪费社会资源、增加社会发展成本、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弊端,但最终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危机动力论,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理并不相悖。今日时代背景,今日中国国情,决定领导者理应有高超的洞察力前瞻力辨析力,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激情,有自主自觉的改革创新政治品质。国民风险意识不足、领导监督机制有缺失、片面的群众路线观、不健康的行政伦理,是导致“逼出来的改革”的四种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语境下,由于市场质量提升和社会组织成长的渐进性,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仍然是一个未竟的话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着力推进。在下一步改革中,可考虑以下5个方面:(1)为了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需要在加大政府内整合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市、市区(新区)合作机制;(2)为了提升市场质量,要围绕已在浦东集聚的市场要素和已建立的市场体系,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费用;(3)为了发展社会组织、培育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和成长的有关制度安排,剥离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和营利属性,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4)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创新,通过高位协调来保证行政审批改革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对象有效参与、监督行政审批行为的制度安排;(5)进一步探索、反思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5.
"大部门体制"旨在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长期困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政府顽疾。但是,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大部门体制"的深入推进时常面临着部际冲突内部化等问题的阻碍。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部门体制"过分关注"体制改革",导致"机制调整"的滞后。在政府施政实践中,执行机制缺位、部际协调机制缺失、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都是"机制调整"滞后的主要表现。因此,需要将"机制调整"作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促进部际整合由"职能整合"转向"流程再造",推动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积极建构部门间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称为"政治入世".改革的趋势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拉动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需要新的突破,我国即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在人权制度的建设方面,我国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与国际人权公约相对照,我国人权法律制度的诸多方面还有待改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及社区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工海社区警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必须以整合与创新为价值取向,推动上海新一轮警务机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完成“改造国民性”这一无可轨避的历史任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实践基础上构筑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需要,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陶铸中国人的现代国民性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究其质底,因为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物质生活实践以及人们据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演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业文明成果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疑结,在构筑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基础的同时,也为社会文化的变迁确立了新的坐标。它一方面瓦解了传统价值认同体系支配中国人生活秩序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以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现实力量,创发出中国人的现代文化意识,并以此扬弃旧文化价值体系。可以肯定,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持续发展,最终必将建构起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权力过分集中。中国集权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主体和改革对象的同一性以及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影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应遵循限权而非分权的改革思路,在具体途径选择上应注重发挥中国传统"面子"文化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社会规范功能,同时发挥媒体监督供给相关信息的作用,为"面子"文化社会规范功能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并与上海城市的社会发展和道路交通发展紧密相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继续改革和探索上海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由"教考合一"向"教考分离"转化,由"分散"考试向"集中"考试转化,由人工考试向采用科技手段考试转化,实现驾校利益与考试分离,建立培训、考试共把质量关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