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湖北、湖南、山西、新疆等多地刮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湖北不仅开始了“治庸问责”行动,还专门设立了“治庸办”,来治理官场中吃、拿、卡、要等50种不良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湖南也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了对机关工作人员需要问责的行为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克诚 《南风窗》2014,(1):41-43
过去一年,在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为了躲避民间的监督及上级的问责,基层官场中,过于保守的心态又卷土重来,“不求进取,但求不出事、不犯错”的思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3.
看了贵刊2005年12月上发表的《公共舆论时代的问责革命》一文,颇有几番思索。当上级官员赶赴出事现场并严厉责问下级官员的场面令很多传媒深受感动之际,该文作者却从中看出这是“自古以来的君王问责制习惯”;总结历史经验,作者认为,这种“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问责而非公众对政府问责的所谓‘问责制’,其实还不是什么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只有真正达到“天权自我民权”的境界,亦即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那么,“权力由谁授与,就应由谁来问责”的问责制才可能切实产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功效。鉴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都是从“公共舆论”的出现而…  相似文献   

4.
大凡舞文弄墨者都爱咬文嚼字,在下虽算不得文人,却也有这么个“癖好”。一日就忽然对“象征性”一词饶有兴趣,可查了家中几种辞书,只找到对“象征”的解释,说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和平”等等。而“象征性”一词,在辞书上却总也查不到。要弄懂“象征性”的意义,只有依据其“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5.
许晖  郭灿金 《法制博览》2009,(19):40-42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汉奸”发源于汉族正式形成的汉朝,因此,“汉奸”既指汉族的败类,同时也指汉朝的败类。但是,理应发源于汉朝的“汉奸”一词,在汉朝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同于后世一做“汉奸”就遗臭万年,汉朝的“败类”在汉朝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  相似文献   

6.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7.
公共舆论时代的问责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平等力量横扫大地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是从“公共舆论”的出现而展开的。17世纪后期,“公共舆论”在英国出现;18世纪中叶,“公共舆论”在法国出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公共舆论”在德国出现。“公共舆论”一出现,社会问责浪潮就扑面而来。西方各国的封建王权,无论它们的统治者是聪明还是愚蠢,残暴还是软弱,无一能经受住“公共舆论”社会问责浪潮的冲击。妥协的封建王权,演化成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制; 不妥协的封建王权,毁灭于大革命的烈火中。近年来,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演出过许多历史转型序曲的“公共舆论”,开始悄然出现在中国,并迅速激荡起公众问责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7):16-16
中国人最应弄明白的一个词便是“中国”。“中国”的古意是啥?“中国”的英译China究竟源出哪?这大概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翻阅《四书五经》可见《尚书·梓材》有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这应该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中国”一词三千年前便有之,但自夏、商、周直至明清,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相似文献   

9.
认同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结果。汉语“认同”一词通常表达了英文中“identification”和“identity”两词的联合意义。“identification”是指人类从自身出发,经过与他者的参照、比较,最终观照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方式,而“identity”作为认知结果,形成的是一种自我定义和“A与非A”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彭湛峰 《法制博览》2010,(15):42-42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喜子 《法制博览》2011,(8):44-44
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万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由此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在《笑林广记》说:“天下物唯铜最臭,头衔乃铜钱所捐,谓之臭也。”  相似文献   

12.
郦波 《法制博览》2008,(23):14-17
“扬州瘦马”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杨爱,“柳如是”的名字,是这个女孩子给自己取的名字。 听起来,这个名字很美,也很女性化!但其实原来的意蕴倒不太符合女性。这个名字的典故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词,叫《贺新郎》。这首词上阙的最后一句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是”的名字就取自这句词。  相似文献   

13.
张远环 《法制博览》2011,(12):28-29
“与国际接轨”是近年来颇为流行、叫得最响的一个词。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五花八门的出国“考察团”派出去了……  相似文献   

14.
姚舜 《法制博览》2010,(18):70-71
“装逼”是新近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字面解释很不雅,但流行久了,人们也就淡漠了其不雅的元素——正如“吹牛”一词,原来它也是从“吹牛逼”演化来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政领导干部环境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探索,实现了从行政问责到政治问责的机制演变.与之前行政问责不同的是,政治问责不仅扩大了问责对象的范围,还进一步调整了责任追究的依据.政治问责机制以党内法规为主要制度遵循、以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原则为主要逻辑依据,从考量干部对党忠诚、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政党建设角度,为资源环境政策在地方的执行提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宣传”是外来词,指一种传播行为,可以说是在国际传播中最早被讨论的一种功能和作用。然而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双方关系看,宣传更强调行为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带有主方主导的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是褒义词,或是中性词,至少从推翻帝制的民主革命起就开始流行,有公布、描述、推广、沟通、说明、说服、解释等诸多含义。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烈日 《法制博览》2008,(24):53-53
在当代汉语俚语中,“鸟”是詈人语,而“儿子”则同样带有不佳的意味。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鸟儿子”不好的意思就更明显了。但在北朝时代,却有一则谶谣用上了这样的词,更要命的是,这“鸟儿子”还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18.
谈“作秀”     
谈“作秀”台湾一名过去以歌唱走红的立委,曾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在“立法院”众目睽睽之下,演出鲜血淋漓的“割腕秀”;无独有偶,同样的戏码,日前也在国民大会出现,从电视上看到那“壮士断腕”的一幕,一般人直觉的反应是:唉!又在“作秀”了。“作秀”一词,系英...  相似文献   

19.
退思 《法制博览》2008,(1):46-46
中国,在历史上又称九州、华夏、中华、神州、赤县等。公元前5世纪中原一带的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中国古代的经史典籍中就有对“中国”一词及位置的记载。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位于正中,且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乃“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之意,故称中国。对于中国一词,不同朝代的典籍。有着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20.
王友 《法制博览》2008,(11):48-48
对“东亚病夫”一词,国人都很敏感。许多人的理解是:清末中国人吸鸦片,导致身体瘦弱,所以遭洋人轻视;其意义,近似于老百姓所说的“鸦片烟鬼”。我认为,这种理解是极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