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20页)真正的哲学精神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失去真正的哲学精神,人类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文化必然走向腐朽和衰落。数千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清晰地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哲学精神,它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越是趋于健全和成熟,其文化自觉性也就越高,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各种创造活动空前活跃和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  …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和中国改革向“市场经济”迈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自觉实现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换,实际上是从“在体系内部提问题”到“体系外部寻找生长点”的转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领域(部门)哲学研究迅速兴起并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思考趋向哲学研究的前台。  相似文献   

4.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人学研究的现实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内容博大精深,择其灵魂和精髓在于以下几方面:(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感性的活动”或“客观的活动”;(2)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的出发点;(3)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实践: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报     
《求贤》2014,(5):51-51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正式出版。在2013年《文化蓝皮书》总报告中,分析了文化市场“从短缺走向短缺与过剩并存”等四大趋势,认为由于本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与改革相关的政策效应衰减,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实质性拐点”。  相似文献   

6.
翟明清 《学习论坛》2005,21(11):10-12
哲学前沿问题需要人类的一种新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反过来,哲学也需要与前沿的当代问题结合起来,使自己走出理论体系的象牙塔。哲学从自身体系和理论问题的研究走向现实问题的研究,这是当代哲学所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它使哲学获得了活力,拓展了哲学思考和研究的领域,使哲学走向了时代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许念一 《学习月刊》2014,(14):93-94
一、问题缘起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UfielWeinreich提出了“语言规划”这一术语.此后,语言规划研究逐渐兴起.国外的语言规划研究大体包括:(1)语言规划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目标:(2)语言规划的分期;(3)语言规划的理论框架;(4)语言规划的流派分析;(5)影响语言规划的思想;(6)语言规划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培训理论这些年来,世界范围之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认为有五个方面,它们是:(一)从工业方式到工业──农业方式;(二)从干电池理论到蓄电池理论;(三)从近距教学到远距教学;(四)从解惑授业到丰富人生;(五)从前喻文化到后喻文化。一、从工业方式到工业──农业方式农业方式的人才培训法有点像私塾;工业方式的人才培训法有点像班级教学。工业方式的特点是效率高,节奏快,人数多,这是社会生产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反映。在我国,解放以后的教育培训基本上可以说是工业方式。但是,社会再向前发展,又会要求工业方式与农业方…  相似文献   

9.
力求站在整个哲学发展史长河的走向之中,站在与历史上特别是与当代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充分对话的地位;对如何解决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困难,并把哲学思考投射于当代人类的境遇;由哲学的对象、方法、体系难题,即从哲学的元问题出发,提出一种立足当代而融汇中西哲学优秀成果的哲学见解;这是张全新教授多年来在其学术研究中一直潜心思考并进行著述的课题。从SO年代到90年代,他连续出版了《形成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概论》《逻辑哲学引论》《中西哲学方法史研究》《塑造论哲学导引》等合有数百万字的专著,这引起哲学界很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辛巍 《奋斗》2012,(1):40-4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因此。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