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0,26(5):116-120
高房价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政府性因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房地产腐败和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在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的同时,采取稳妥有效的公共管理策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改变"土地财政";建立地方政府住房问题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加强政府监管,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2.
郝利花  简杰 《人民论坛》2011,(8):160-16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对普通商品属性和投资品属性的住宅房地产价格状态进行研究后发现,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能够适应市场供需,但其价格却是不合理的;作为投资品,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利率和上一期房价的影响,投资属性突出,但并不是非理性波动,而后者是使房价不断高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连续进行了两轮调控,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年房价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到年底,房价和交易量又再度火爆。2011年1月,中央政府再度推出被称为"新国八条"的最新一轮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4.
任志强谈保障性住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卫武 《小康》2008,(1):78-81
房价高企,成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焦点。而房地产开发商又是焦点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民众直接将攀升的房价责任推加其身。强调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为稳定房市而推行的又一政策。对此,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小康》记者重申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十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青年人超前消费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造成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使大多数中、低收入者难堪重负。各级政府对此应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6.
<正>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问题正是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土地成本、税费成本和企业利润的不断飙升,是近年来我国房价高企的根源。"目前这三项成本占房屋交易价格的80%以上,其中土地成本已占到房价的三成,各种  相似文献   

7.
刘晓伟 《前沿》2007,(1):177-178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就持续不断高涨,特别是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同时,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在房地产“升温”问题上更好的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是我国构建公共服务性政府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大鹏 《前沿》2011,(20):119-121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9年以来进入一轮疯狂涨价的周期,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强烈要求调控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开始实施不同方式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甚至实施了房地产限购令这一严厉手段。本文将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居民投资需求本质,并阐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热"中的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理房地产市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由于房地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公共行政目标达成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地方政府凭借公权力强势介入房地产业实施的各种"经济人"行为,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升温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减少政府诱因、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出发,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控力度,严厉惩治并减少地方政府的各种"经济人"行为,以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综合治理,从而使房地产业沿着满足公共利益和保障社会福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政府只要果敢出手房价下跌何需三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最近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政策市场”。在政府控制与主导房地产市场要素的情况下,要  相似文献   

11.
房价上涨的预期决定了我国房价的高歌猛进,而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又有着关键的特殊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政府调控的有限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异性、国企地王热、政策的隐性担保等,构成了我国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的特殊因素.管制垄断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落实和加大保障房的供给,降低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限制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7):42-44
今年4月,中央政府推行楼市新政,旨在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引导合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被认为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一次宏观调控。近两年,老百姓对快速上涨的房价一直颇有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陈建芬 《小康》2006,(7):50-53
三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怪圈:房价涨了控,控了涨,涨了再控……面对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开发商都不满意的房地产政策,或许让“开发商的归开发商,政府的归政府”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201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房价调控"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政策调控究竟能持续多久?"、"地方经济是否已经伤及筋骨?"、"地产泡沫究竟有多大?"、"限购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百姓观望态度?"、"限购的‘篱笆'如何能够扎得紧?"等等问题,也是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楼市发展走向,可以说给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导向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15.
刘秀光 《长白学刊》2010,(5):100-104
房地产市场一般是竞争性市场,但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使该市场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垄断或“垄断化企图”。由此产生了房地产市场失灵以及政府不断实施宏观调控而房价持续上涨的“宏观调控悖论”。解决房地产市场失灵和纠正“宏观调控悖论”的政策思路是,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保持宏观调控与强化政府规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吴栋 《现代领导》2006,(2):10-11
经历了2005年“房产新政”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虚高的房价导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面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售楼处门可罗雀,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团退”风潮;另一面却是房地产商待价而沽.期待房市重新高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僵持局面。风雨兼程了卜余载的楼市正在上演一场角力赛,百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互不退让.未见硝烟.却暗流汹涌。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结     
<正>在房价高位运行和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放任房价继续高增长,将进一步累积泡沫化风险;房价下跌又可能损害房地产及相关领域投资,引发金融风险……由于缺乏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分化,部分城市因土地价格上涨过快面临较大的房价上涨压力,2014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将取决于政策选择与实施,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个针对土地招标和挂牌出让情形下,由各地方政府充当房地产市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容积率是由地方政府内生决定的控制变量情况下,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在短期内地价并不影响房价。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在通常情况下,垄断(在本文表现为产品差异程度高)才是造成高房价和房地产开发商暴利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降低房价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打破目前房地产市场高度垄断的行业格局。  相似文献   

19.
看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教训 一、政府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在短期内,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由6.5厘下降到1厘,是40年来的最低水平。低利率环境使一些信用级别较低的消费者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甚至购买超过其收入所能承担的住房。但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时,泡沫也随之破灭,  相似文献   

20.
抑制目前的高房价应该掌握高房价的形成机理。我国高房价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投资性需求膨胀推动了我国的房地产行情节节攀升;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素引致了房价"天价"的形成;自由的房地产市场是高房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抑制房价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投资风险教育,采取经济、金融措施,阻止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其次,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再次,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