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从西柏坡到北京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并提出“两个务必”,“希望考个好成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续“赶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向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3.
<正>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新号召、新要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响在耳畔,振聋发聩,让我们瞬间想到了1949年3月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进京赶考”之路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号召与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相似文献   

4.
汤志华 《新视野》2023,(1):21-28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重大新使命作出的重要论述。“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自觉、主体自觉、行动自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赶考之问、建设现代化的强国之问、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纪之问,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两个务必"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部历史表明,只有坚持"两个务必",党才能不负人民重托,铸造执政辉煌。牢记"两个务必",就要重视学习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就要牢固树立"赶考"意识;就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70年前,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争取考出好成绩,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永恒考题。"赶考"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  相似文献   

7.
崔霞 《党史博采》2016,(4):16-17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去往北平,毛泽东把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次赴京建国比作"进京赶考",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要坚持"两个务必",要经受住考验,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的历史时刻,直面全面执政及如何执好政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中共执政及执好政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党领导人民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自觉与时代自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赶考”之路上,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升华为“三个务必”,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新要求。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内涵与“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三个务必”新要求从四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创新、价值旨归、现实诉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历史维度:明晰历史使命,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形势。理论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价值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提供了执政的价值遵循。现实维度: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准确认识并正确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三个务必”各成体系又相互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河北省发生了震惊国人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新生共和国的长治久安,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挥泪斩马谡”。清脆的枪声,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决不步李自成的后尘,决不允许任何腐败分子在新生的共和国存在,不管他功劳多大,职位多高;中国共产党就是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向人民交出合格“赶考”答卷,创造政风清廉的朗朗乾坤。清脆的枪声,大大提高党的威望,增强党对人民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较长时间保持了至今公认的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警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两个务必”,奠定了党执政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号召重温“两个务必”,继续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要求坚持“两个务必”。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新的“赶考”。  相似文献   

12.
54年前,在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到李自成,并把执政喻为进京"赶考",衷心希望我们党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赶考”,是毛泽东在全国解放之际向全党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且做出了“两个务必”的答案,从而完成了从理论思考到实践课题的转变。全国解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思考和探索,传承和发展了“两个务必”的执政理念,从而完成了“赶考”这一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历史性升华。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的根本保证惟有不忘初心,才能永葆“赶考”的清醒。  相似文献   

15.
李梦琳  李雪 《世纪桥》2024,(2):1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两个务必”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和发展。“三个务必”能够适用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实现长期执政、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P1))“三个务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行动指南,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政治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着力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传承优良作风、增强斗争本领,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在继承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政治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论清醒、强烈的现实担当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全面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8,(20)
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自毛泽东同志69年前提出"进京赶考"的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艰巨,斗争如何激烈,始终围绕理想信念、主体宗旨、改革发展、长期执政四大考题,努力做出合格的答卷,接受人民的审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四大考题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加严峻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赶考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在此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的工作重心在此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并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把进京称之为“赶考”,并指出: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不要被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他为全党出了一道历史性的考题,并且亲自做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时代和实践赋予统一战线的新内涵、新要求;执政兴国、“两个务必”与统一战线的内在联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揭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珐宝作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武器;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基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