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选是现阶段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实验方式。但是,在公选过程中却遇到了公选成本过高的困境。解决公选成本过高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公选成本过高的原因,采取多方面措施,建构一个相对合理的公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选”方式制度化中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选是公开选拔的简称,现阶段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厅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副职的选拔任用中,成为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在公选自身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一些困境,需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应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公选模式,实现公选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3.
赵景发 《现代领导》2004,(12):34-34
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公选处级干部4次,9个区县(市)分别组织分选27次,共公选县处级领导干部28人,市属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0人,科级局干部145人。每次公选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跟踪了解。从总体上看,这一制度的推行在拓宽选人视野、优化班子结构和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多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特别是2003年4月,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40名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取得了圆满成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次公选,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制定和执行了严密的操作程序,完全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精神。一、方案公开,宣传到位。省公选办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及时发布公选公告和公选方案,广泛深入地宣传公选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条件、职务类别、职位数量、报考资格、选拔程序、报名办法…  相似文献   

5.
耿建军 《现代领导》2005,(12):34-34
科学做好组织考察工作,把最适合、最胜任选拔职位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实现领导岗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公选工作中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建立公选领导干部百分制量化考察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省内一些地方先后公开选拔了一批党外副县级领导干部。以后随着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会有更多的地方采取公选的办法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为此,本刊特约信阳市在 2000年党外干部公选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几名党外干部,撰写了下面几篇文章,以期对将来参加公选的党外干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省内一些地方先后公开选拔了一批党外副县级领导干部。以后随着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会有更多的地方采取公选的办法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为此,本刊特约信阳市在 2000年党外干部公选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几名党外干部,撰写了下面几篇文章,以期对将来参加公选的党外干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年代,新事不断。用人制度的创新尤为吸引眼球。最近,四川省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首次加入心理素质测试项目,一时传为新闻。曾经出过诸葛亮的四川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间早,力度强,经验多。从1995年便开始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并逐步摸索比较科学的选人办法。这次他们公选副厅级干部实施“8+3”方案:“8”指8种综合测试考核方式,“3”指3个征求民意的环节。在这8种综合测试考核方式中有一项是心理素质测试。该项测试占权重5%,有100多道题,以“测谎”为主要内容,其中一些要求回答的题目饶有趣味,如:“我不擅长讲笑话和有趣的事”;“即使是…  相似文献   

9.
去年,省(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换届,各地组织部门纷纷试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公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公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公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省内一些地方先后公开选拔了一批党外副县级领导干部。以后随着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会有更多的地方采取公选的办法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为此,本刊特约信阳市在 2000年党外干部公选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几名党外干部,撰写了下面几篇文章,以期对将来参加公选的党外干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省内一些地方先后公开选拔了一批党外副县级领导干部。以后随着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会有更多的地方采取公选的办法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为此,本刊特约信阳市在 2000年党外干部公选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几名党外干部,撰写了下面几篇文章,以期对将来参加公选的党外干部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丽芝 《求索》2014,(5):84-8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公选制度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也越显突出。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等意识的薄弱,宏观调控乏力、权力高度集中、群众参与不足的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选拔机制的局限性都极大地影响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科学性。因而,观念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前提;体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根本;机制创新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公开选拔、公推公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补充。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是一个新建区。干部队伍总体比较年轻。为建设“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实现相城区创业的第二次飞跃,我们通过开展干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工作,既“造血”又“输血”,激发了全区各级干部的工作干劲和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选制度逐渐成为我国党政机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基础制度之一,学界对其的关注与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从总体上看,狭义的研究可分为六大类,即变迁研究、本体研究、比较研究、应试研究、技术研究和问题研究等;广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引起学界的关注。为适应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政府职能转型的现实诉求,公选制度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学界所作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明公选制度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以期将公选制度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这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的有机结合,也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做法。重庆市地税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拓宽了用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公推工作透明度高。为了保证公选工作的公开性,专门下发了《关于公开选拔区县(自治县、市)地方税务局副局级领导干部的通知》,将公开选拔的2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职位、资格条件、选拔程序、报名要求等向全系统公开,并要求各区县局认真传达,广泛宣传,务必做到人尽皆知;市局“公选办”也悉心接受和解答有关公选工作的各种咨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3,(12):62-64
从近年来各地公选考试情况来看,党政领导公选笔试试题的命制遵循政治性、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4个基本原则。笔试分为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两部分,本文根据考试规律命制了公共科目考试主观试题的模拟题并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进一步直观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公选考试。  相似文献   

17.
对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用的成绩应冷静看待,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值得关注。首先,由于本位观念作祟,领导干部公选在有些单位并不受欢迎;其次,由于习惯做法制约,领导干部公选条件规定有时过于严格和呆板。  相似文献   

18.
中共江苏省常州市委组织实施了全国首次公推公选县级市市长推荐人选工作。这次公推公选工作的成功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全新审视的视角和理性思考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中,统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湖南省委统战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1996年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统战部积极配合组织部做好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派专人参加省公选办公室,始终参与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全过程,有效地拓宽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来源渠道。1.参与制定规划。近5年来,省委组织部在制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规划时,都主动征求省委统战部的意见,并由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央的有关规定和本省党外干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0.
公选制度是党在"党管干部"原则指导下,采取以公开考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来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它经历了萌芽、制度化、法制化三个发展阶段,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它具有制止源头腐败,避免"民主"乱象,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优点,但也仍有总结规范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