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多,其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避免留守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农民工采取子女随迁。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面临环境差、方法不当、与学校互动少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社区、农民工自身需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提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国家、流入地行政部门、学校、农民工家庭及随迁子女等多重主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对该项政策的执行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利益的视角,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施中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有助于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以及该项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日益增多,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却面临诸多困境,这不仅是由于制度的屏障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责任的缺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的局限性也是重要的原因。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立流入地政府责任制,完善相关法规和软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是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者,是共建共治共享中的有生力量。然而,青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为导向,深入广州开展调查研究,就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均衡且充分享受教育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建构义务教育责权配置机制和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创新"政校共建、政社共治、教育共享"的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和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既是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们首当其冲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从政策层面看,随迁子女的教育体制设计基本游离于城市和社区之外,教育部门在给予他们同等的入学、升学等教育机会方面作为甚少。政府和社会必须联动起来,从政策、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关怀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扶。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上海市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工子弟教育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农民工子女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着流入地政府财政困难、户籍制度造成升学困难、公办学校中农民工子女面临心理困境、办学水平低等问题。应从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构建符合国情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理性对待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等方面入手,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厦门市、长沙市与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农民工随迁子女初次流动年龄对其城市融入呈倒"U"形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居住时间越长,就越有机会习得"城市性",并在群体间"接触效应"中"去污名化",从而越有可能实现城市融入;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居住在"城中村"的这一城市居住分异的"客观事实",导致其社会认同呈"内卷化"趋势,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代际传递的"贫困文化"对其城市融入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弱势群体子女主要包括贫困农民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子女教育在入学机会、教育活动等方面严重失衡。这主要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国家政策不完善、教育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体现了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追求。进城农民工子女也应当享受与城镇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必须对现行义务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合理分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本;仅有相关法律是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在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下,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处于相互隔离状态,形成了“一座城市、两个生活圈子”的现象,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二元社区”.因此,积极引导其融入城市已迫在眉睫.在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行动中,社区是其城市融入的“共存空间”,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的“社区行动”,进而引导其在“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中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是独特的社会问题。笔者以北京为例,调查了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投入与其子女学习感受,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教育投入与随迁子女的学习感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家庭文化资本投入相对于经济资本投入更为重要。文章对如何加强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感受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累积劣势理论框架,运用在绍兴市实地访谈数据,发现既有教育分流制度导致弱家庭资本背景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只能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薄弱学校就读,造成教育起点劣势。随着教育阶段的深入,各种结构性因素包括薄弱学校、散养式家庭教育模式、消极同侪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交织互动,形成累积性劣势行动框架环境,共同作用于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学习表现和学业能力,最终在随迁子女中间形成一种"自弃文化",主动放弃对高学业成就的追求。因此基于择优录取原则的教育机会分配应当重视教育起点公平和竞争过程条件公平。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由政府保障其有效供给。然而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还处于边缘地位。现行属地化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城市政府面临教育用地、财力等资源上的困境而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在此供需矛盾下,义务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使私人有动机和可能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尽管其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方面远远比不上公办学校,但其更符合低收入农民工的需求,进而成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一大供给主体。这弥补了政府供给义务教育的不足,然而会加深教育的不公平,影响教育的公益性。在城市公办学校无法全部吸纳农民工子女的情况下。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支持并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报告采取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从主要经验、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坚持以输入地政府为主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输出地政府承担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在坚持以区、市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在坚持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多渠道接收模式;在坚持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合力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非常关心、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做了许多努力和工作。家庭、学校、社区则共同为农民工子女撑起了一片蓝天。然而,目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主要面临部分还在民办学校就读,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学习环境差,学习用具缺乏;学习能力不强,学业成绩较差等问题。改善农民工子女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教育资源:农民工主动参与各类学习培训,改善家庭经济、教育状况;学校进行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公众提高认同程度,为农民工子女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各省市的异地高考政策也纷纷出台,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带来了新希望.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本地考生与随迁子女之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高考移民”很可能在异地高考中浑水摸鱼;政策执行中容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异地高考缺乏其他协同政策的支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要更好地推进异地高考政策,推动教育公平,还需要科学设计异地高考政策的内容,加强异地高考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评估,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教育目前面临种种障碍和困难,存在着许多不公平之处,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解决的途径应加快户籍制度、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大力发动社会力量,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学籍管理和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辅导。最终实现公平教育,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问题及原因,本研究以成都市某区为例,使用文献法先收集近三年内街道办事处开出的义务教育证明的数量,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该区的14所学校、149名农民工家长及200名农民工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呈逐年攀升趋势,学校接收压力大;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大,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成本相应增加,使得学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普遍认为城市教育水平比老家乡村教育水平高,同时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农民工子女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与同学交往上存在隔阂。  相似文献   

20.
怎样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界的难题。解决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尤为紧迫。本文就农民工子女中留守儿童教育及生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