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六世纪的明代社会,"弃儒就贾"的风气日益显著,个体生活的需求开始受到重视,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崇商"的意识和氛围。商业文明使平民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活跃、多元,以商人和平民阶层作为主要消费者的文化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商人在平民文学和世俗文化中的形象和影响也趋于正面化,为弃儒就贾、士商相混的明代社会作了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方明 《传承》2011,(9):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方明 《传承》2011,(24):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士"的话题     
孙郁 《北京观察》1999,(9):60-61
读书人喜谈“士”,以“士”的苦乐为苦乐,那是缘于自己的内心需求。“士”之外的存在,其实很多,但读书人似乎兴趣不大,原因自然与己关联有限。明清之际,文人已对“士”有了诸多看法,文章也出来了许多。到了晚清、民国,谈“士”,好像已成风尚,现在看来,都是自我意识强化的表现。周作人很关心“士”这个阶层,他的读书札记,多涉猎于此,谈及明代小品,士大夫心志,心得独到,妙文多多。后来稍嗜古者,也精于此道,像黄裳、孙犁等人,所写短章,每及士大夫处,辄长吟短唱,有会心之地。例如黄裳,在指点明代文人画像时,出语中肯,偶见奇思,细分析,有时风不远,而心灵相通之叹的。文人爱讲“士”,其实是文人的悲剧,这正像农夫只懂种田,鲜知外事一样,耽于此者,被旧俗所累,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5.
“三言”中商人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义梅 《青年论坛》2003,(4):120-122
“三言”是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对于我们认识晚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的思想状况有重要价值。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 ,商贾形象在作品中占很大比重。本文主要对作品中的商贾形象的思想意识 ,经商治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作家的思想状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炳建 《传承》2011,(2):85-86
2010年10月27日,笔者有幸作为浙江大学百色市高级经济管理进修班的一名学员到义乌考察.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和产业形成历程 (一)"马路市场"阶段(70年代末-1986年).义乌民间有从商习俗,明代中后期出现集市,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走街串户以"鸡毛换糖"的商人,开始形成群众自发性的马路市场.198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的方针,全县掀起经商办厂热潮.当年个体户突破1万户,小商品交易额2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中,士商之间泾渭分明。而明清之际的士商关系却有着超越传统的嬗变,出现了“士商渗透”的现象。究其原因,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繁荣、科举仕途的崎岖、动荡的政治格局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斌 《求索》2010,(7):181-183
"古乐"之论即为儒家继承上古雅乐,使乐具有"先王之治"、"教化之功"之理论,"乐"的标准在于合乎上古律吕。"古乐"之论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为标榜自身的"正统"地位而采用的官方乐论,历代王朝往往根据这一理论来组织"礼乐"教化。"古乐"之论作为明代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贯穿明朝始终。但是,明代保守文人长期排斥属于"俗乐"、"今乐"范畴的曲体文学以及戏曲活动,使曲处于一个被压制的状态。然在"古乐"之论崇正、复古取向的影响下,明代曲论向"古乐"之论趋近,明人将曲与"古乐"的关系定位为传承关系,以《诗经》为曲体文学的源流,提高了曲在文学上的地位,从而弱化了"古乐"之论对曲学的钳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委艳 《前沿》2013,(7):160-163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意义是以言行事,研究语言的施为性和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本质特性即表现为这种施为性和由这种施为性带来的具有历史内涵的交流性。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施为性本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作家的技巧性选择、文本语言、主题意象、接受效果等。从言语行为理论三个结构性层次:"以言表意""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来分析民族作家作品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官—商"型腐败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腐败形式,它主要发生在工程招标、工程承包、工程建设,土地、房地产开发、城市规划以及行政、工商执法、项目审批、企业经营等三个领域。就其内在发生机制言,可将"官—商"型腐败视为商人或企业组织在一系列内外环境综合作用下的策略选择,这是一种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其中,任务环境、企业实力、组织道德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 法国商法的立法模式与立法原则19世纪处于欧洲大陆的法国,继承民商分立的模式,以商行为为立法基点,完成了本国商法自商人主义到商行为主义立法体系的转变,开创了商行为主义立法原则的新纪元。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而商事关系是商人之间因商行为形成的法律关系。[1]商事关系是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法律关系,商事关系的最终确立,来源于对商人和商行为概念与范围界定。如果采商行为作为确立商事关系的标准,由商行为引出商人的概念与范围,那么商法的立法原则为客观主义原则,即商行为主义原则,反之,为商人主义原则。法国商法是指“…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11,(4):20-2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万亿元之年。通过我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数字,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今年的主要目标,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个黑白通吃的商人,都要或多或少,或自愿或被迫地寻找并倚傍权力,把自己这个民间商人在某种程度上官化,好去压服那些平头百姓,以及无法官化或官化得不如己的竞争对手。必须指出,这些官化的商人,本身是这对官-商利益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互利共生关系中的共同获利方,如果商人官化——官员商化的利益循环得以  相似文献   

14.
高志忠 《求索》2012,(7):124-126,46
明宫内廷通过内书堂教育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宦官,他们能文善书、诗酒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帝王、僧侣等进行诗文交游成为他们颇为喜好的一项活动。考述这些诗文交游,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宦官文学性、文人化的一面,而且也可以了解他们与文人关系交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求索》2010,(12):230-233
1368年到1428年间,明朝对安南的政策经历了两次转变,分别是洪武时期的宗藩关系到永乐时期的郡县制管理,再到宣德三年回归到宗藩关系模式,这次政策调整基本确立了明朝与安南的外交模式。明朝士大夫群体内部对安南政策的调整存在重大分歧,特别是1428年改安南郡县制的直接管理方式为宗藩朝贡模式,终明之世,赞同与反对的两种声音一直存在。但是从嘉靖朝开始,明代士大夫对安南问题的主流观点是坚持两国之间稳定的宗藩朝贡关系,对两国疆域具有清晰的界定,放弃宣化安南的努力,对安南作为"他者"的认知固定化和清晰化,最终形成"详内略外"的外交理念。安南政策的调整印证了明代士大夫观念视域由"天下一统"的理想主义逐渐缩变到关注"国家"内部的现实主义;明代的外交政治风格也开始由"开放"走向"保守"。  相似文献   

16.
德国《商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商事立法的典范,其采用主观主义立法体系,以商人作为构建商法典的基础,并从商人的概念出发界定商行为。德国商法理论形成了包括实际商人、自由登记商人、形式商人、拟制商人和表见商人的商人体系。我国的商法学者提出了制定《商事通则》的构想,并致力于构建能够统领现行商事规则的商法总则制度,而其中商主体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德国《商法典》中的商人概念及认定标准能够对我国商事立法体系选择、商主体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全面深化基层"妇女之家"建设,让妇联工作在"妇女之家"落地做实,这是在全国基层妇女群众工作交流会上全国妇联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最大限度地组织妇女、最大限度地服务妇女的工作任务出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妇女之家"创建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商人概念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运雄  蔡梅娥 《求索》2005,(12):94-96
商人是从事商行为的人,但并非所有从事商行为的人都是商人。只有那些具有商事能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从事商行为作为自己经常性职业者,才是商法意义上的商人。我国应恢复使用“商人”这一称谓。未来中国的商法典抑或商法通则应以“商人”作为商主体称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樊伟 《协商论坛》2011,(7):53-54
山水秀丽、气候温润的浙江温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人辈出之地,温商更是被看成世界上最能创业赚钱的群体之一,并有着"东方犹太人"的称谓,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温州的冯世翔,显然从小便被温商这种眼光独到、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20.
洪涛 《北京观察》2007,(8):46-48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什么有的商人亏损倒闭,甚至昙花一现,但有的商人总是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老字号"?这都与商道具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