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毗邻浣花溪而建,后经历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简朴典雅,诗景相融,今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故居正是根据杜诗中的描绘而取意其意境于1997年建设的古典园林景观。杜甫草堂将古典园林与杜甫诗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无不体现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园林文化艺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杜诗的精神与意境,景观考虑到了整体的布局,也留意于细节的体现与表达。本文试就草堂茅屋的园林文化与杜诗意境两方面作一简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杜甫仁性伦理与康德理性伦理比较研究戴武军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杜诗的研究者们几乎一致认为他的诗根植于中国儒学的土壤,这不仅表现在他诗中体现的深重的忧国忧民情绪,而且表现在他对儒家伦理观念的诗意的阐释。本文即试图从后者楔入,通过其与近代西方哲学大师康...  相似文献   

3.
刘熙载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质和艺术本源从多方面进行了颇具新意的评点.刘熙载的思想根基是古典的,评点方法是传统的,但他在古典中有创意,于传统中有新变.与以往对杜诗的评价相比,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杜诗,其评点是在"胸中具有炉锤"、熔铸百家之后的审美观照,亮点聚焦,因之更具独特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同元使君春陵行序》中云:“不意复见此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所谓“比兴体制”,显然已不是仅指在微观中作为运用比兴手法的诗作,而是指在一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宏观创作体系。杜甫提出“比兴体制”的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诗歌创作处于炉火纯青而创作思想也已自成体系的时期。笔者认为,杜甫的“比兴体制”不仅高度概括了他本人诗歌创作的特征,而且也为中患无白诗派的革新运动启开了序幕。本文拟对杜甫的“比兴体制”在唐诗革新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包蕴的唐代群体人格意识之内核,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唐代现实…  相似文献   

5.
李霞 《前沿》2009,(5):176-177
创作主体思绪心迹的表达展示,是其情感起伏变化状态的外在表现,更体现其对所叙写内容的深层情感体验,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好这一动态的思维过程,不仅能够表达创作主体丰富灵动的情感世界与审美情趣,而且因主观情感的渲染构成联想想象的境界,极大地延展了读者的体验感知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成为引发读者“心动”的桥梁,是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宋人对杜甫的评价中,来寻找宋代诗风的演变和宋诗的特点,并且由此探讨宋人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是一个有趣而又颇有意义的问题。宋代以来,杜甫一直被尊为“诗圣”,占据着中国诗史上最神圣的一页。闻一多先生甚至说: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但是,我们知道,杜甫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并没有后来那么高。唐人选唐诗的选本一共十二种,现存十种。其中,只有晚唐五代韦庄所选的《又玄集》选有杜甫的作品。杜诗在唐代的失散流离就已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儒家理想人格与对杜诗的伦理评价章继光一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寒食,近而立之年的杜甫怀着虔敬的心情在洛阳首阳山下祭奠十三世祖杜预时表示:“小子……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祭当阳君文》)宝应元年(726年)成都数月苦旱,冬麦黄枯,春种不入。...  相似文献   

9.
侯月明 《求索》2011,(2):207-209
马建忠对于虚字的研究颇有特色,他在论述虚字用法的同时也追溯其来源,出现类似于现代语法化的研究,暂称之为"语法化意识"。这种朴素的语法化意识在《马氏文通》连字章中体现得十分充分,主要表现在马建忠从句法位置,词义虚化两个角度对实词虚化的过程进行阐述,我们选取了"盖、夫、既、又、至、及、然、使"八个典型的连字辅以证明。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词义变化是词汇语法化过程中两个基本的条件。研究马建忠的语法化意识有助于我们全面的认识《马氏文通》这部语法学著作,同时也给汉语语法史研究以极大地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一个辨证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与道德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主体对未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构筑不同的梦想,主体梦想产生各种激励力量,改变与超越现实,使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正统一起来。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无论是主体指导思想所蕴藏的正能量、还是主体情感意志与道德所内涵的正能量,都是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助推梦想力量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梁武帝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大志 《求索》2005,(11):160-162
萧氏父子的文学主张对齐梁文学的走向有重要影响。其中,梁武帝萧衍的文学思想值得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创作过程中客体对主体情感的感发作用;提倡雅正的文风;重视音乐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对词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有些不一样,文风朴实、内容实在、数据翔实,工作报告处处彰显了一个实字”。这是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在审议新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时的共同感受。报告起草组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确写得实实在在,体现了“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14.
刘宇红 《前沿》2013,(1):196-19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新了英语小说散文诗化的表达风格,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去描绘女性内心的潜意识。伍尔夫小说中的人物均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向读者呈现了真情实感的女性世界。伍尔夫所塑造的女性人物是鲜活的、感性的,其深层内涵更是对女性主义思想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16.
在人大的监督工作中,要开展好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应当是重要方面。人大代表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代表素质高、责任心强,就有利于提高监督实效。人大代表的监督不仅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更多的是体现在闭会期间.为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册亨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搞活代表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一是建立代表小组,使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二是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代表工作有人抓;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近代小说家哈代所创造的小说世界中,传统男性人物形象的强势地位不复存在,他们因为性格上的种种缺陷而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失去了支配地位。女性形象则由一贯的配角转为受到作家和读者双重关注的主角,这种改变在他的《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三部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三部小说男女主人公间不同的情感对应模式体现都是和传统截然不同的两性关系,对传统男女两性世界模式的颠覆既体现了哈代的创作个性,也体现了时代在哈代身上所刻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话语建构的单一传媒世界已呈现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其中话语的主体表达功能及命题表达功能中的角度是"事件获取与发布聚集"的影响因素,主体表达功能中的情感是"人际情感互动与释放"的影响因素,主体表达功能中的认识是"新闻价值捍卫与监督"的影响因素。三重特征构成了全媒体时代制约下电视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将以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意识觉醒多义性的双重承担参与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汤飞宇 《求索》2014,(7):74-78
艺术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心灵化构成和想象性观念成果,即人类以“美”的方式反映与表达自身世界的一种文化生成,体现和反映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观念。艺术作为一个民族反映世界的文化符号,承裁着一个民族自身“调适环境”的思维观念与情感态度,并且这种符号化的创造性构成总是在具体的世界关系表达中,延伸与丰富其隐喻替代与象征表达意义。民族文化的不同存在直接影响与决定着艺术的符号生成方式与象征表达方式,并体现和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成果,人们正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来认识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孙玉霞  周延云 《理论月刊》2005,(11):110-112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中生存,由此决定了人类情感的两个层面:现实情感与网络情感。网络情感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髦其存在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则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