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国有资产不可侵犯本刊记者雷胜通讯员吴先贡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然而,一些地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了几十年的国有资产如今却遭到了空前的劫难,“神圣不可侵犯”的国有资产在严重流...  相似文献   

2.
依物权平等保护主张者的原意,物权平等保护就是对不同主体的物权实行无差别保护,由此,该原则的内涵应当是对所有物权的保护,不仅在法律适用上而且在立法规范都是平等的。但是,物权法草案推不出这样的物权平等保护,而且,草案对私人物权的保护似有偏向。一般地主张物权平等保护不仅依现行宪法,存在问题,没有充分的法理支撑,与一些现行规则也有矛盾,而且不存在充分的社会客观依据。无疑,无论是谁的物权都应当依法保护,但将物权平等保护强加于物权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财产所有权 ,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然而 ,近年来 ,我国有一些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鼓吹再次修改宪法 ,要求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资产阶级法制原则,最早见诸于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中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后,就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财产制度的国家法典所必须遵循的立法原则。如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劳动而挣得的。我国宪法作为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意志的根本大法,理所当然地要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拒绝“私…  相似文献   

5.
谭观秀 《求索》2007,(7):99-101
我国物权法已经颁布,其目的在于确保物权神圣不可侵犯。用益物权作为物权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保护的实现程度,体现了物权法颁布实施的立法价值和社会价值。鉴于此,本文从分析用益物权的概念、效力、权能和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用益物权的侵权主体及表现形式,结合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含义、价值和适用,论述了我国用益物权侵权归责原则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的起草和审议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它的通过更是为世界所注目。物权概念的确立和对物权的保护不仅是对"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的具体化,会对社会观念的重塑、政治文明的再造和阶层结构的重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更会因为它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减少社会冲突、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壮大,增强社会稳定基础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强化社会保障能力而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乃胜 《人大研究》2003,7(7):18-20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观点网络     
《创造》2004,(12):62-63
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权并不恰当唐忠民在2004年11月7日《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对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是否应该予以宪法上的平等保护,其真实含义并不是指在民事交换领域不同所有制主体应否权利平等的问题,不是指私法上的平等,而是指国家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责时,在公法领域是否对不同的财产权主体平等对待,在权利保护上是否有等序差别。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对公共财产予以优先保护,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是正当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市场经济也有“盲区”。在关系国计民生根本命脉的领域以及市场经济的“盲区”领域,就必须或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 ●我国1982年修改的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1982年修改的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002年12月23日,提请九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1.
宪法应明确保护私人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它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物权法区别于合同法的重要标志。2002年12月23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系统规定了物权的概念、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私人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不仅保护了物权,而且维护了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关注物权法     
《思想工作》2007,(4):14-15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5.
保护财产所有权是各个法律部门、各级国家机关的共同任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还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和“其它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根据宪法规定的精神,又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从规定的内容看出,所保护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相似文献   

16.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7.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 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8.
财产权是对财产的全部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以来,各国宪法均对财产权作出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赋予了农民实实在在的物权。但其在内容、形式和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明确承认物权平等原则、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地位和流转权、完成农村土地的确权与权属登记、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何政泉  杨莉 《人民论坛》2011,(11):108-109
矿业权的物权利用是通过矿业权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的。为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权的物权利用必须受到来自私法和公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在我国矿产资源法尚不完善和成熟的背景下,通过探讨矿业权的物权利用与限制,既贯彻落实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原则,也促使矿业权在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博弈中更趋理性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