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伍家新见证和参与了贵州桥梁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用他的话来说,贵州桥梁建造的发展,是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翻开放在柜子里的老照片,当初修路修桥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今年83岁的伍家新老人,时常翻看记录了当初工作画面的照片。作为贵州桥梁工程公司原党委书记,他见证了贵州桥梁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用他的话来说,贵州桥梁建造的发展,是贵州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正20年来,李超坚持每年回一次贵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几年他看到了贵州得益于大数据产业动力,正发生着巨变。"贵州深耕蓝海发展大数据,我也因大数据和互联网有了新天地,还真的是不一样的缘分和际遇。"北京车与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车科技)COO(首席运营官)李超说,他为贵州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感到惊喜,自己也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李超是贵州安顺人,20年前,他离开贵州到北京求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北京。这些年,李超曾供职于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5日,云南省贵州商会成立,这是贵州人在外地拥有的第一个商会。从此,在滇的贵州人有了自己的家。除了会长陈庆忠外,在云南省贵州商会里最常听到的名字,就是蒙坤明。他白手起家,一手创办了云南博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由他的公司打造的楼盘“采莲郡”在昆明房  相似文献   

4.
姚浩 《当代贵州》2020,(18):58-59
近40年来,金德明通过摄洞、造洞、画洞,不断向世人呈现多彩贵州的溶洞世界,为贵州旅游走向世界贡献力量。他是向中外推介贵州溶洞旅游的第一人,他是国内溶洞塑造第一人,他是世界岩溶绘画第一人。近40年来,他用一台相机、一双巧手、一支钢笔,通过摄洞、造洞、画洞,不断向世人呈现生长在多彩贵州的溶洞世界,让贵州旅游大放异彩。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旅游行业劳动模范——金德明。  相似文献   

5.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他扎根贵州,既"育人"又"树木"。作为大学教师,他默默耕耘,潜心培养学生。作为果农的"高参",他乐此不疲,有求必应。在他身后,是赫章漫山遍野年产值15亿元的核桃林。10年坚守,他变小核桃为大产业,在贵州石旮旯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财富传奇"。"不仅要把核桃种在贵州大地上,还要让贵州大地这些核桃能够开花结果,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贵州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宝贝。"潘学军  相似文献   

6.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1):57-57
虽然王阳明籍非贵州。在贵州前后也只呆了3年。但他人生道路的转折。他心学的起点,却是在贵州这方充满人间传奇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他是作曲家、作家杜兴成,他曾写下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梵净山之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在音乐声中记住了贵州的美丽;她是旅美作家、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汪一洋,她曾创作了多部讲述贵州的文学作品,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贵州的多情;他是民谣歌手尧十三,他曾用贵州方言唱  相似文献   

8.
杨仪 《当代贵州》2014,(20):62-63
正2014年3月,陈文均入选第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是贵州入选的唯一一位教学名师。有人会问,他是谁?又为何是他?他是贵州交通技师学院院长、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作为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带头人,陈文均在人才培  相似文献   

9.
黔风 《当代贵州》2006,(22):8-12
2005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殷切寄语:"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工作过,他了解和熟悉贵州,长期关注贵州的发展.他饱含深情的话语,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是建立在严谨考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的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做出的促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10.
正37岁,清华大学在读博士,高级工程师,航天云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航天云网贵州公司、广东公司董事长,贵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始人……对于杨灵运来说,这些都只是他身上众多标签的一部分。来到贵州5年多的时间里,他在贵州工业互联网发展上写下了人生的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袁仁琮十年来连续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1998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1999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和台海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正廖彬,北京东六元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80后,贵州黄平人。作为青年创业者,他壮大了一个企业;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为家乡发展积极牵线搭桥;作为热心公益者,他捐物资助学子......扩大贵州影响,发出贵州声音,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尚公,1999年当选“北京市第二届十佳律师”,2000年当选“人民满意的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目前,他还是西南政法大学北京校友会第五届联谊会会长。 “我在贵州生活了20年,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我们贵州还不够发达,我认为,对贵州而言,目前所有工作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4.
喻丹 《当代贵州》2005,(14):56-57
从先锋前卫到古拙简单,风格流变的后面,是一颗挖掘保护贵州山地文化的拳拳之心与凝重责任。用镜头留住贵州的原生态文化2003年7月,法国阿尔勒世界影展上,来自中国贵州摄影家卢现艺的《岜沙苗人》个展引起轰动,这是他1998年在贵州从江岜沙拍摄的一组现场人物肖像和绿色生态环境照片。神秘多彩的贵州民族文化,当即被誉为“世界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漫画展台     
靠“镀金法”,穷教授当上书记 黄保勤1950年出生于贵州乌蒙山深处的一个农家,1994年任贵州民族学院副教授、干训部党总支副书记。眼望着他人纷纷致富,黄保勤也想尽快富起来。纵观上下,横看左右,他悟出了发财之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但怎样才能做官呢?他想到了“镀金法”。于是他主动向组织部门要求下乡扶贫挂职。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到贵州最远最穷的威宁县挂职当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4月,他与著名诗人吴琪拉达合著的《走进阿孟东家人》一书20万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贵州畲族文化研究的空白;他撰写的《贵州畲族的社会文化》《贵州畲族与沿海畲族之比较》等文章先后在《福建民族》杂志上发表,从此,畲族文化受到外界的重视。他,就是被誉为研究畲族文化的"土专家"——赵华甫。赵华甫,男,1969年10月生,是一位淳朴的畲族汉子,也是一个扎根畲族聚居区的乡村教师,现任  相似文献   

17.
<正>辍学回家、身患重病、乡邻嘲笑、屡遭退稿,对于这个农村青年而言,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难。可是,曹永没有放弃,他把文学当成信仰,把困苦当作积淀,成为贵州80后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农村孩子,他的作品却登上《人民文学》等著名文学期刊,还被翻译到了俄罗斯。2014年,他被贵州省作家协会授予"贵州青年作家突出贡献奖",是唯一的80后获奖者。  相似文献   

18.
周素园(1879—1958),名培艺。贵州毕节人。他是近代贵州第一报人,参与创办了《黔报》和《西南日报》,志在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他是辛亥革命时期贵州革命党人反清起义的主要策划者与领导人之一,清贵州巡抚将他列为秘密诛杀的革命党要人。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组织“黔人冤愤团”,奔走呼号,冀挽狂澜于既倒,大总统袁世凯曾把他当作“双重罚人”下令通缉。为向反  相似文献   

19.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1):19-19
"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一生情感所系"我是贵州人,我热爱这个地方。"郑强说,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情感表达。2012年6月,郑强出任贵州大学校长。"我是抱着寻根的情怀来到贵州的。"在郑强看来,贵州,就是自己的故土。解放前,郑强的舅舅在贵州,外婆和母亲因此在都匀生活了两年。郑强的父亲随解放军杨勇、苏振华兵团进军西南时,曾在贵州战斗。近10年来,受浙江大学委派,郑强参与了贵州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预评估工作,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申报和组织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欧少久艺名欧宝姗。他不仅将相声等北方曲种首先传播到贵州,而且为贵州培养了几代相声演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竟给大总统蒋介石算卦,让许多人佩服至极。1946年夏天,欧少久表演相声《姓名学》。他说:清朝有一位道光皇帝,就冲这个名字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