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礼漫谈     
<正>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婚礼作为对婚姻在仪式上加以肯定的一种形  相似文献   

2.
论“青庐”之制的源流与演变李晖这里所要论述的“青庐”之制,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的婚礼仪式,也可以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婚姻习俗。对于民俗民风的研究者来说,尤其是对婚姻风俗史的研究者来说,是婚俗,就有义务和责任对它进行研究,得告诉人们:这种古老的婚姻习俗,产生...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仪式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习俗诸因素密不可分。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复杂化,人们对婚姻爱情、生活的理解不同,因而有了多种多样的结婚仪式。且不说自古以来林林总总的仪式,也不谈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婚礼,就是当今广州青年的结婚仪式,也不算少:有杯觥交碰大排宴席的;也有图个新鲜前往旅游区“鸳  相似文献   

4.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5.
孙晶晶 《求索》2011,(9):254-255,253
本文认为,在古典时期的雅典,公民的婚姻对于家庭和城邦都具有重要意义。所有庆祝的行为最终都是为了证明这场婚礼的存在,在各种与婚姻相关的仪式中,使得它能够被城邦所承认。城邦公民的离婚与再婚也受到城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婚姻制度的巨济基础,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我国婚姻去规定,结婚当事人要履行法律手续,进行结婚登记。经过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即婚姻关系得以成立并g法律保护。婚姻法没有规定结婚一定要举行婚礼。但由于长期以来婚姻传统习俗的影响,人们进行结婚登巴后,一般还要举行一定的婚礼。通过热热闹闹的仪式,向社会公开表示婚姻的成立,以取得社会舆论的认可。这在当前情况下,只要加强引导,对建设家庭文明还是有益的。首先从积极因素来说,通过举行婚礼,可以在一定国度上稳定家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族的婚礼热烈而又隆重。按照俄罗斯族的风俗与习惯,婚礼要在教堂里举行,他们认为,接受教主、上帝祝福的婚姻才幸福和牢固。新郎新娘在婚礼上海誓山盟,表示永远相爱,白头偕老,并相互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东正教习俗,婚事不在斋戒农忙季节和节日里举办,大多在10月14日圣母节以后,气候开始变冷,可以屠宰牲畜,人们空闲、休息时举办。婚礼仪式结束以后,新郎新娘的亲属便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们入席。新郎新娘坐正座,新郎左边是新娘的父母,其次是宾客。参加婚礼的人都受到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婚礼 平常人家的婚礼至少要3天,有钱人家则要前后忙活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仪式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满亨迪"礼、迎亲和瓦利马三大仪式是每一个婚礼所不能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婚礼   平常人家的婚礼至少要3天,有钱人家则要前后忙活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仪式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满亨迪“礼、迎亲和瓦利马三大仪式是每一个婚礼所不能缺少的.……  相似文献   

11.
万花筒     
集体古装婚礼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数对新人穿着古装在林安泰古厝按古代仪式举行婚礼。新郎新娘们相互亲吻,难舍难分,甜甜蜜蜜。 克纪/摄  相似文献   

12.
<正>巴基斯坦婚礼平常人家的婚礼至少要3天,有钱人家则要前后忙活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仪式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满亨迪”礼、迎亲和瓦利马三大仪式是每一个婚礼所不能缺少的。“满亨迪”礼可以说是婚礼的序曲,在新郎新娘的家庭成员中举行,双方的家庭还会请来众多客人。仪式开始时,先要由宗教人士诵经,接着在宗教人士和现场宾客的公证下,男女双方签署婚书,这意味着这桩婚事得到了宗教和法律的认可。此后,新郎新娘的家人们便开始了跳舞比赛,人人都要登场亮相。等到  相似文献   

13.
魏孝静 《前沿》2014,(21):239-240
阿訇在回族的婚礼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回族穆斯林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程度,笔者以昆明回回营为例进行了田野调查,浅析回族婚礼仪式中的阿訇。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8日,在日内瓦市政大厅的一间小房间里举行了一场不到10分钟的男性同性恋“婚礼”。这是瑞士第一例同性恋婚礼。 这种同性恋伙伴关系目前只在日内瓦被认可。尽管这不算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婚姻,但这种伙伴关系还是能够让这对“伴侣”享受夫妻之间的大部分权利。 这场“婚礼”非常简朴。没有音乐,没有彩色纸屑和糖果,但到场的记者却是参加“婚礼”的亲友的三倍。  相似文献   

15.
趣味婚礼     
婚礼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纪念。纪念“单飞”的终结,纪念二人世界的开始,纪念某种情素的幻灭……因为纪念的成分,崇尚新奇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婚礼,他们希望能够用更多更酷的点子来装点自己的个性婚礼。于是,网上婚礼、空中婚礼、集体派对婚礼……纷涌着”浮”了出来,在怪诞趣味的瞬间记录里蕴含的却是永恒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张娟 《中国民政》2023,(10):44-45
<正>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布置婚姻登记场所,为新人营造温馨浪漫的登记氛围;举行颁证仪式和集体婚礼,用简约而庄重的婚礼仪式代替大操大办,提升新人对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开设婚前辅导课程,引导新人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与担当,帮助他们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因“520”谐音“我爱你”,很多情侣选择在5月20日这一天喜结连理。今年“520”恰逢周六,为满足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的美好愿望,多地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关“为爱加班”、用心服务,推出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以文明新风见证幸福。  相似文献   

17.
安全感的严重缺失,让不少人对婚姻持观望态度,然而,能有一份美好而稳固的婚姻却是每个人都心向往之的。不管是生活在久远的年代,还是生活在当下的缤纷社会,结婚照最能表现出每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变迁。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庆的方式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单调与正传,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婚礼仪式、婚宴形式、蜜月旅行的方式,都在悄悄地改变着。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时尚与风潮,甚至社会形态的变化。不管是哪个年代, 我们都能从这些照片中闻到时代的鲜明气息。  相似文献   

18.
在鲁中昌邑地区东永安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四隆重举行的"烧大牛"仪式表演,既是一种地方性信仰传统,也是一种自发性的乡民艺术活动。在这一仪式活动的运作过程中,村落不同群体之间形成多重磋商,与村落神圣传统相关的公共话语体系及其公共性意义由此生成。村民对仪式神圣性的认同与即兴发挥的艺术传统,是这一活动至今保持生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代汝节"是嘉绒藏人最为重大的年度仪式,其仪式过程与神话意义所显现的"神圣历史",对于嘉绒历史上王权观念之辨析极为关键。这种介于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王权观念恰是藏彝走廊社会人文特质的一种反映,也是地方封建的文化前提和政治结果。其对反思当代西方学界基于神圣王权而衍生出来"绝对主权"之学说,以及基于中国历史现实建构一种更为包容的社会理论,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龚锐 《思想战线》2003,29(6):43-49
西双版纳傣族的赕佛,是一种非常神圣的宗教现象,但在社会变化中,赕佛消费已经开始从神圣向世俗跌落。南传上座部佛教某些仪式上的世俗化并不会失去往日的威严和神圣,更不会消失。傣族民众会以一种更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方式来接纳和传承它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