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于用人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光辉的业绩,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善于用人成其大业的典范是很多的。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食,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话,道出了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完善高等教育,精心打造这艘培养人才的航空母舰,培养塑造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党和政府所历来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4.
林伟 《党课》2020,(2):82-8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美德。据《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得失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所说的“吾不如”,印证的就是这一美德。  相似文献   

5.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这番话,后来就成为"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脚。但是,这里说的还只是"得人才"的功利  相似文献   

6.
善用贤者     
据说,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个卑微的泗水亭长,最终却打败了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谈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说全靠自己用了几个贤者:“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原也不过“穷光蛋”一个,但靠着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8.
大凡领导同志,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用人之长易,容人之短难,以至于因为一些人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而被埋没,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唯才是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古往今来开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唐代陆贽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灭秦挫项,一统天下,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说:“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会因职务的晋升“水涨船高”,而是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生动实践中获得的。习近平副主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相似文献   

10.
古代讽谏纵横谈杨克勇讽谏,是古代臣于对君主进言.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方式。它一般不直指其事,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言语暗示、劝告或者指责,达到进谏的目的。战国时齐臣于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但自知不如城北徐公长得漂亮。他问妻、问妾、问宾客:"吾与徐公孰...  相似文献   

11.
权力的余威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20):71-71
近日游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第五陈列室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官箴》碑。该碑系道光年间张聪贤撰文,颜伯焘做跋,原由颜伯焘祖父颜希深最早发现并奉为座右铭。碑文36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12.
饶文波 《先锋队》2011,(12):44-44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春秋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孙叔敖说,爵位越高心气越要卑下,权力越大处事越要谨慎小心,俸禄越厚对民众的施予越要广博:今天,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位”与“为”。能否给自己定好位。对提高自身素质,对做好各项工作,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古往今来,劝人勿贪保廉的佳句可谓汗牛充栋、苦口婆心。如春秋时的鲁相公孙仪的“……受鱼失禄,无以食鱼……”,宋代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明代山东巡抚年富的“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公共权力的使用中,无不对权钱交易做出制约性规定,在成文法中都有惩戒的内容。翻开我国的历史,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褒奖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文臣武将和惩罚私欲膨胀、贪赃枉法的各类官吏的记载。在史论和文学作品中,以颂廉戒贪为主题者比比皆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中,有一块“官箴”刻石,上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清代刻的。历史更远一些被时人称为廉政碑的《文臣七条碑》,是宋朝徽宗时的刻石,镶在山西新绛古州衙大堂的墙壁上。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山西广泛宣传“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有着“净化政治生态,促进富民强省”的积极意义。其中,廉政文化受到了特别关注,山西历史上封建时代的“廉吏”司马光、狄仁杰、于成龙、陈廷敬、吴琠等一一拂衣整冠,纷纷出场,一时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但是,我认为封建时代那些所谓廉吏,也即20世纪60年代曾经引起热烈争论的所谓“清官”,确实有过为人们所称道的某些开明情操,然而他们的精神境界远远不及而且永远不及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执政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廉政建设所迸射出的光辉。那些“廉吏”“清官”所遵循的无非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那一套说教,其目的不外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解放区)廉政的目的,则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两者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6.
明朝的李贽(号李卓吾),是历史中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最近,又读到付秋涛先生写出的《李卓吾传》。这本书考证详实,且有许多新鲜的观点。为李贽的研究开拓了思路,读罢掩卷,不禁勾起我的很多想法。研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  相似文献   

17.
一封记载不平凡历史过程的信函──中共长宁区委给省吾中学党支部的信  相似文献   

18.
正式周表兄:在英伦时所发一函,想已入览。昨日得一月十五号手示,甚慰。弟来欧洲计两月余矣,东西迁徙凡三次,初在巴黎住半月余,嗣渡海往英伦,居五星期,前旬复回巴黎……英法感触,弟虽以各居一月之经验,然积压亦正不少,谈来殊恨不知从何说起。总而言之,英人重实利,法人重自然,此为世界之公言也,产业之振兴,应用工艺之科学,法不如英,应用于农业上,则英不如法。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为产业不兴,教育不振。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明,吾豫为最。”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积淀与宝贵的文化财富。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文化长期引领着时代潮流。当今的中州大地,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与时俱进,努力传承与创新中原文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20.
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这里的村民从小就受到热贡艺术的熏陶,家家都有掌握唐卡、堆绣、雕塑技艺的人,国内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人之手。吾屯村共有500多户人家,热贡艺术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达600多万元,其中仅热贡艺术产业收入就占60%以上。已有15年艺龄的致富能手娘本就出生在吾屯这个人杰地灵的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