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峰 《河北法学》2008,26(5):132-135
城市房屋拆迁运作方式包括协议拆迁和行政裁决两种。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式的法律经济学根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两种运作方式是符合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效率标准"的。我国房屋拆迁实践中的突出矛盾是,当拆迁人发现达成拆迁协议的成本远远大于申请行政裁决的成本时,其就想方设法去贿赂政府官员,优先选择行政裁决,不仅被拆迁人的利益受损,而且变相纵容了拆迁人进行违法拆迁和行政官员的腐败。为此,我们借助法律经济学方法,通过将房屋拆迁划分为商业目的拆迁和公益目的拆迁两类,进行不同的制度设计;为申请行政裁决设置一系列程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司法救济等方式协调矛盾,完善房屋拆迁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赵奎 《行政与法》2010,(10):87-90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已相当严重。在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实体内容方面,应明确区分两种目的的拆迁即公益性的拆迁和商业性的拆迁,在拆迁许可条件中,解决"一女二嫁"的土地权属问题,同时,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作为许可的一项条件。程序方面应加入通知程序和听证程序,并且对拆迁期限作出更加明确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哲 《法制与社会》2011,(23):57-58
城市拆迁中公益拆迁和商业拆迁未明确界定,居民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在法律上又未被提及,当下的评估体系也不合理完善,民众参与机制又没有建立,使得居民在城市化拆迁中极易受到损害,政府应重构合理的拆迁机制,保障拆迁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试论行政补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行政补偿的实质在于调和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它不应属于行政法责任,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判断公共利益应考虑国家发展目标、事业的公益性、受益对象数量、效益与损害的比较、正当法律程序等因素。城市房屋拆迁分为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行政拆迁是政府对城市土地的征收或者征用,商业拆迁是拆迁人通过自由买卖而收购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目前应严格区分行政拆迁和商业拆迁,分别适用不同的调整方法和补偿规则,寻求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房屋拆迁过程中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王忠义王睿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民事纠纷,主要包括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纠纷和拆迁委托合同纠纷三类。其中,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频发,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发放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是整个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的第一环节,因此,监督政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拆迁许可证,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拆迁行为的发生。为此,在继续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的立法、司法控制的同时,更应重视行政控制。  相似文献   

7.
刘璐 《法制与社会》2011,(27):160-160
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纠纷,应当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促进多种解决方式的功能互补,厘清诉讼的性质及与行政裁决的关系,完善强制拆迁和拆迁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威 《法制与社会》2011,(13):249-250
<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做出了规定,但是对被拆迁人的保护并不够充分,未对商业性拆迁加以明确规定,应在充分界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规范政府在商业性拆迁中的作用,细化补偿问题,完善征收程序.新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作为拆迁的直接依据,较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所进步;但仍未能对拆迁及补偿问题做出完善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我国政府在征地拆迁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行政主体,另一方面又是调和开发商和被征收人利益的中间人。被征地拆迁人与开发商应处于同等的主体地位。严密的技术性程序规范可以很好的保障被征地拆迁人的权利实现征地拆迁中各方利益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拆迁条例》)、《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着重在规范拆迁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作出规定,有效地缓和以往拆迁过程中安置方式单一、以户籍为依据等不利因素对拆迁工作实施的影响。通过审判实践我们发现,本次拆迁法规确立的拆迁原则,客观上忽视了对原所有人、原承租人的共居人利益的保护,且相关的纠纷数量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方岩 《中国律师》2004,(7):67-68
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拆迁条例》)、《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着重在规范拆迁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做出规定,有效的缓和以往拆迁过程中安置方式单一、以户籍为依据等不利因素对拆迁工作实施的影响。通过审判实践我们发现,本次拆迁法规确立的拆迁原则,客观上忽视了对原所有人、原承租人的共居人利益的保护,且相关的纠纷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与原有的拆迁条例、管理办法相比较,新《拆迁条例》与新《管理办法》主要对以下4方面着重进行了修改:1、明确被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政府的自利性、产权界定不清、法律规定不明。政府职能在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上是有所不同的,在公益性拆迁中,政府和被拆迁人是行政管理关系,和拆迁人是行政合同关系;在商业性拆迁中,应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地位中立,只行使监管职能即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因城市房屋拆迁而带来的纠纷,冲突也不断增多,上访率居高不下.违规拆迁、暴力拆迁等事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一旦其行为缺位、错位和越位都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失范行为、政府应履行的职能,只有政府明确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职责,才能使城市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4.
房屋拆迁补偿与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蕊 《河北法学》2004,22(10):40-44
房屋拆迁是对公民重大财产的剥夺,不仅涉及到公民财产所有权等民事权利的保护,更涉及到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制度性的不足,是导致房屋拆迁实践中种种问题的渊薮。尤其是此次修宪对“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对征收、征用私有财产的补偿原则的缺失,使公民财产权利保护的原则在宪法层面上缺乏依据。在房屋拆迁方面,上述不足将公民房屋拆迁及其补偿造成至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严格规制公共利益和公平补偿应当是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原则,也应当是房屋拆迁补偿中的核心原则。其中,拆迁补偿方式中, 原址产权调换在体现公平补偿原则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以原址产权调换为原则,来确定拆迁补偿方式或金额,并以此为房屋产权人户提供多种安置补偿方式,是当前解决拆迁纠纷的现实之举。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中贯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我国房屋拆迁已演化成为最易激发矛盾、引起冲突的领域之一,房屋拆迁纠纷已成为值得高度关注、亟待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了出来,应认真在城市房屋拆迁中贯彻这一理念,真正使强制拆迁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李蒙 《中国检察官》2012,(17):13-14
征地拆迁领域渎职犯罪案件不仅给国家资金造成了大量损失,影响了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征地拆迁领域的渎职犯罪是检察机关当前以致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从根本上、源头上遏制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就征地拆迁领域案件特点、成因以及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房屋拆迁案件的特点(一)法院收案数不断上升,但仍有不少房屋拆迁纠纷没有进入法院据统计,1992年我省各级法院受理一审房屋拆迁案件62件,1993年受理56件,1994年受理88件。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房屋拆迁案件已达45件。这些数字显示,诉往人民法院的房屋拆迁案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仍有不少民事范畴内的拆迁纠纷滞留于社会,没有被人民法院处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个别法院对房屋拆迁纠纷是否应由法院受理,哪些拆迁纠纷应由法院作为民事案件受理认识不清,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心存疑虑,不敢受理;个别…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燕 《法学论坛》2004,19(5):42-46
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 ,本质上是一种对城市房屋所有人的房屋及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政征收行为。现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回避了宪法所规定的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法定事由 ,缺省了城市房屋拆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混淆了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程序。应从下列三方面依法规范 :一是通过概括和列举方式依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具体事项 ;二是将公益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明确确立为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原则 ;三是依法确立并规范有关城市拆迁规划、拆迁决定、补偿安置、房屋拆除等相应的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刘国和 《法制与社会》2013,(35):173-173,18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拆迁随处可见,由房屋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由拆迁所引发的暴力流血事件也时有发生。2009年发生的四川唐福珍自焚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拆迁者无力抗衡政府的强制拆迁行为,最后选择以死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私权利益。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同时也迫使我们从法律的角度重新审视房屋拆迁行为。本文选取房屋拆迁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进行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20.
李峥 《人民调解》2011,(3):35-37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因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第一道防线",应发挥"缓冲剂"、"减震器"的作用,预防和化解这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房屋拆迁矛盾纠纷类型当前,房屋拆迁工作中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主要有两大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