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其具有显明的三重维度:开放、先进、和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的开放文/高春梅改革开放,是我们时代的特征和历史的大趋势。但是,不同领域的改革开放却有着不同的内容、规律和要求。文化上的改革开放与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这方面,是不能机械类比和均等划一的。列宁讲过,具体地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贸,这意味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势在必行。如果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是改革推动开放的话,那么在今后,至少是在最近一些年,很可能是开放促进改革。 在这样不同于过去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经济将全面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之中。 经济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不可能设想,经济融入了,而政治、文化则“井水不犯河水”,我自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4.
1998年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互联网来说,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力量出现了。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力量,更是一种文化力量、精神力量,它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实施"开放先导、项目带动、城乡统筹、文化引领、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巨变。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在  相似文献   

6.
潘讯 《群众》2020,(3):42-43
2020年新年伊始,屹立于改革开放潮头的苏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引发各路媒体高度关注。对于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中的苏州而言,开放再出发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意义,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动员令”,也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宣言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多次强调:“苏州既要做创新的高地、产业的高地,也要做生态的高地、文化的高地。”在“开放再出发”的新要求下,应如何建构苏州的文化高地?激活苏州文化传统的开放基因开放是历代苏州繁荣的驱动力,是苏州文化最深厚的基因。开放基因根源于经济、商业的培育与刺激。明代中叶大运河疏通之后,苏州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南来北往的行商坐贾,甚至跨江逾洋、联通海外,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7.
霍秀媚 《岭南学刊》2020,(2):124-130
岭南文化是生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的艳丽花朵,具有开放兼容、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独特品格。在近现代,岭南文化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更是发挥了重要的"火车头"的作用,引领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前行。在新时代,为了使广东更好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岭南文化应着重在五个方面创新发展:一是创新岭南文化精神,二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提速,五是推动文化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8.
卫光辉 《创造》2001,(7):33-34
改革开放的20年是云南现代重彩画形成发展的20年。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造的结晶,是艺术个性化,民族化探索的结果。只有民族化是个性化的、才能是国际化的。云南各个少数民族与高原文化蕴育了云南现代重彩画的成功与发展,并形成享有盛名的“云南画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云南现代重彩画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并具商品属性的艺术文化。它的市场效应与市场开拓前景怎样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试作分析:一、市场效应改革开放初,艺术市场尚未形成,随着国门的开放,外商纷纷进入中国,他们通过专门购销的个体画商,将画作…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色。这一特色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中 ,它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一切领域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 ,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对外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郝时远 《今日民族》2016,(10):68-70
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从历史上的边缘地区、改革开放的后方地区转变成为前沿地带,而这个前沿又是一个既要对内开放,又要对外开放的双向开放"中心区"。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理念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即坚持和谐和包容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保守、落后和进取、开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二重品格,好像是一个"悖论",但是这是事实,是由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矛盾以及封建的经济、政治特征决定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二重品格",认真研究、反思保守、落后的真正病根,大力弘扬开放进取之品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言路的开放     
李克为 《群众》2008,(11):41-41
改革,离不开开放;开放,本质是改革。改革开放是多领域、多方面的,而我对其中言路的开放,印象独深,因为有亲自的经历和切身的体验。现举出数例,作为我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引起了海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海外学者高度赞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他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立足本国独特国情,重视文化作用的发挥,推行渐进式改革,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二是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多措并举推进改革;三是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政治建设,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深入剖析海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开放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具有强烈开放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正迅猛地在青年文化行列中崛起,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一股新生力量。如何看待和引导校园文化发展,以促进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青年文化工作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就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艺术、娱乐方面的现象和青年宫在校园文化中引导作用作一些肤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惠武 《岭南学刊》2007,(3):97-102
广东经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总体上完成了从小康型社会到宽裕型社会的过渡,并开始进入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开放、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未来几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还将出现若干重大转折点的重叠,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迅速崛起的中国青年中,"海派"青年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群.这些生活在昔日大上海——"冒险家乐园"中的年轻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使他们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表现出与内地青年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海派"青年文化.本文试图概括"海派"青年文化的特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作一剖析.开放性的"海派"青年文化与内地青年的正统、保守和相对封闭相对照,"海派"青年文化则表现出新潮、现代和开放的总体特征.本来,上海就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曾接受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是"海派"文化的固有特征."海派"青年无疑承袭了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最强音,永恒的主旋律,不变的主题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坚持以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州委书记王海涛指出深化"开放活州"战略,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为"双轮驱动"营造开放的环境。回顾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0,(4):64-65,70
<正>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和谐祥瑞在江南文化中独树一帜、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城市的内涵不断被重新界定,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生态环境、文化品格、整体布局等等,都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开放空间?严格地说,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室内外空间。本文所论及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主要指市民容易到达和使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比如市民广场,开放式绿地和公园等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