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亚权 《学理论》2008,(6):67-69
我国城市规划道路曲折、历程坎坷,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规划的内涵及特性的认识,注重理论研究,提高布局效益,使城市规划更具人性化、自然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李云 《理论视野》2007,(10):43-45
从我国城市规划生态化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缺失性,并针对城市建设中生态需求日益提高的局面,分析了起源于西方的生态学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拓展所具有的借鉴性,探讨了生态学理论层面上我国城市规划生态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4)
城市文明是人的文明,城市规划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研究视野,使研究更贴近现实。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女性主义与城市人文规划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女性主义对城市人文规划的潜在影响,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总结了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诉求,提出了有利于未来城市规划的可行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为二战后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孕育并活跃着许多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与发展模式的思潮流派。这其中,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深入分析和反思了欧美主流规划思想。新城市主义并未割裂与旧城市规划理念的联系,而是对以往规划理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城市经营和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手段。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必须贯彻城市经营的理念;而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经营获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娜 《理论导刊》2005,(7):9-11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无论从理论到实践均不容乐观,这显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不相吻合。从我国公众参与历史现状来看,建立开放的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听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蕾 《瞭望》2000,(22)
不经论证而根据开发商利益任意改动城市规划,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规划听谁的?”这是美国规划协会国家政策部主任杰福瑞·索尔在中国一些城市访问时,不断提出的问题。他的确有些迷惑不解。在美国,他说,城市规划工作者被视为“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总是要制约通常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开发商,使其不能过多侵占公众的利益,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与自然和传统的和谐。由于选票的压力和法律赋予城市规划以一定的权威性,政府不得不注意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的平衡,而不致过于偏袒开发商,尽管美国是个资…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上海正面临着再度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艰巨的目标需要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上海的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也应围绕这个战略目标予以修订、编制、充实与完善。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状态的预期模式和城市发展的目标,以创造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和物质形态环境。城市规划并不是城市”终极状态”的理想蓝图.而是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发展的依据和目标。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以实现有效干预、根据其不同的层次,即总…  相似文献   

9.
詹玉璞 《民主》2007,(12):22-24
一、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是指为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规划条例》。但是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发展,该条例已不能适应城市规划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伴随土地市场的不断深化发展,土地定价理论与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以地价的影响因素为导引,分析土地价格增长过快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地价体系探讨城市规划下土地价格时空演变的机制与方法,对解决现实地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能带来光明未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尺子 “城市病”由来已久,且越来越严重。多少年来,许多城市不得不周而复始地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痛定思痛,人们将希望寄托在城市规划上,并希望以其科学智慧之手,拯救呻吟中的城市。 8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基本上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并反映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严重滞后,见之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见之于基础设施与公用设施同城市的发展脱节,见之于城市形象单一、粗糙,甚而近年来的“广场热”、“商场热”等无序发展,都与之直接相联。…  相似文献   

12.
毛佳樑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一文认为,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市全面协调发展;要努力延续历史文脉、积极塑造城市形象;要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0,(2)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其核心内容是综合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各种需求与可能,将其落实到空间地域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建设时序等,同时依法对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使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因此、也可称空间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总纲,不仅决定城市的现在,而且决定着城市的长远,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关键所在。有什么样的城市规 中国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至少涉及:局部与整体、近期利益与远景发展、城市建设与保护耕地、环境保护、历史文…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6,(11):13-14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塘沽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的“一轴一带”布局,塘沽正处于轴和带“T”型结构的交汇处,是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关键区域。这对塘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塘沽区建设工委、建委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目标,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城市病’——‘市中心衰退症’,正在随着城市的繁荣而蔓延。它既给老城市的改造、扩建造成巨大障碍,也给新城市的发育、完善带来灾难性影响。对这种病毒,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预防和治疗。”河北省秦皇岛市副市长、城市规划专家胡德瑞,最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向全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今年55岁的胡德瑞,原系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承德古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应实现"四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理论探索》2007,(1):120-122
现行《城市规划法》缺少公众参与的法定环节。从城市规划更加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城市规划法》进行修改完善,实现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由有限参与到全面参与、由事后参与到事前参与、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由形式参与到实质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需要正确、合理的城市规划作为保障。充分认识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属性、法律属性、开放属性、可持续发展属性,对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转型时期,有些城市政府在规划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规划决策非程序化,急于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没有建立起与公众长期开放的沟通渠道,这一切有悖于城市规划的基本属性。因此必须利用科学发展观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阎宏斌 《理论探索》2012,(3):121-124
城市规划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政策运行过程,其主体永远是城市居民。其特点表现为:有层次和范围、长期和短期之分,是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少数人利益损失最小化的统一,具有非营利性。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实现面临"政府失灵"、"技术失灵"、"市场失灵"问题,只有强化科学决策、公众参与和健全法制,才能保证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5,(5):8-13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是城市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问题入手,通过大规模的相互割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来实现城市发展,这样的思路由于忽视了城市社会价值而往往陷入政策失败。事实上,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背后,是城市权力和多重利益的调整,这种调整既体现在政府之间,也体现在国家与市场、社会之间,还体现在个体城市与都会区域之间。因此,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正义分配的制度设计时,是一项涉及利益平衡的公共政策时,是一项关于良好公共生活的持续供给时,城市规划才真正地回答了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双重命题。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硕果累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有所加强,城市规划学科建设面临突破。所有这些都印证了一个基本判断:城市规划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