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羽 《瞭望》1989,(Z2)
王玉祥寄来咏牛二诗,要我画牛二。我还未曾留意过这个泼皮,既然要画,总得去《水浒传》里拜识拜识了。我忽然发现这“牛二现象” 颇为有趣的。 牛二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窜,口里说道:  相似文献   

2.
我打小就让妈妈不放心。 不知什么原因,爸爸被调到一个小煤矿上,我们跟着也要搬到那儿去。我站在妈妈身边看她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子,在最上边放了两封鞭炮。 “这是什么?”我问妈妈。“鞭炮。等会儿开车时候放。”“噢。”我定定地看了那鞭炮一会儿,忽然对妈妈说:“妈妈,死了人也要放鞭炮的……”“胡说!”妈妈猛抬手“啪”地给了我一记耳光。 我被打懵了,小手捂着脸惊愕地望着妈妈,连哭都不记得了。妈妈立即后悔了,蹲下身揉着我的脸问  相似文献   

3.
于敏 《瞭望》1990,(34)
电话上传来一位老友的声音,问我对某一影片的意见。我请他先讲讲自己的看法,不料他的意见正好与我相左。我始则吃惊,继而怅惘,平心一想,也就释然于怀了。吃惊,是因为我和他经常意见相同或相近。释然,是因为我想到了求同存异的必要。即使是最相知的朋友,也没有理由要人家处处和我保持一致。大阅兵,整齐的方队,整齐的步伐,够一致的了。仔细瞅瞅,各个人之间也还是有所差别。更何况对于花色品种各异,内容形式不同的艺术品的看法。 由此我忽然想到宝哥哥和林妹妹,这一对宝贝实在是求同存异的模范。如果发奖,他们都应当得金  相似文献   

4.
一位曾经令我敬仰的老上级,那日忽被一辆呼啸而至的警车抓走了。见之,惊诧。 惊诧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 警车为啥要把他抓走?据说是因为丧志败节钻钱眼儿而不能自拔「犯事」了。据我所知,这位「老上级」的大半生都是满辉煌的,为啥晚年却忽然「掉链子」了呢?想必这「忽然」的背后不无「必然」。 有些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和艰苦岁月中不失为「英雄模范」的老同志,之所以革命「后劲」不足,以至在新的历史转折关头产生  相似文献   

5.
正人是不能忘本的,今年过春节时,围着满桌子的鸡鸭鱼肉我和孩子们聊起了过去过春节的情形。孩子们没有经历过,听得瞪大了眼睛,都不太相信。那是1975年春节来临时,这一年,文革高潮,"四人帮"肆虐,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生活十分清苦,什么东西都限量供应,明显缺少"年味"。忽然邻居敲  相似文献   

6.
雨中的荷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  相似文献   

7.
柳梆 《瞭望》1986,(11)
没想到,“留学热”的浪潮也波及到我的家庭。在大学读书的小女儿有一天忽然带着愤愤不平的神情告诉我:她的一个同窗挚友不久前获得自费赴美留学的机会,手续全办妥了,不料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又暂时不能去了。这件事本来和小女儿风马牛不相及,但她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爸爸呀!你说,究竟出国  相似文献   

8.
大酒缸     
五年前,民进召开七大,住的21世纪饭店。那家饭店的自助餐厅摆的是小方桌,一桌至多坐四个人,适宜于饮酒聊天。每天晚餐,最后赖着不肯走的往往是志公和我。俩人酒到半酣,要是话头又引到了大酒缸上,更舍不得离开。有一晚,我忽然瞥见服务员小姐把别的桌子都收拾归齐了,站得远远地,眼睛正盯着我们呐。我说:“志公呀,这大酒缸一时也说不完。咱们这么办,如果将来我先去,你就以《大酒缸》为题,写篇悼念文章;如果你先去,我照此办理。你看好不好?”志公笑着说:“中。”于是拄着他那根细  相似文献   

9.
正与郑福田先生交往,是借助于何奇耶徒兄的引荐。最初听说何奇兄与郑兄合办诗书展,我还没太在意,因为这年头顶着"诗人"头衔打油的太多,就像连毛笔字也写不像样的"书法家"更多一样,以为只是互相之间乐一乐而已。看着都是"家",其实业余水平都算不上。但有幸读了郑兄的几十首诗以后,忽然发现这绝对是个"武林高手",信手拈来,出口成颂,而且用典出神入化,如盐着水不露痕迹;更考验才情功力的是"快",  相似文献   

10.
身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拥有“两朝国舅”身份,并长期担任民国财长的要职。20世纪40年代,他被传为世界首富,这既有人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1.
黄永洲是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上台子村的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今年已满70岁的他带领乡亲们用智慧和汗水走上了富裕之路,使上台子村成为全省最早的亿元村。他因此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中共十四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金秋时节,他用自己三次搬迁新居的亲身经历向记者叙说了新中国50年广大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民国。伪满、光复和新中国都赶上了。我觉得对新中国这50年的变迁有发言权。要说这辈子感慨最深的事,那还得说是我三次搬家的经历。在东北这疙瘩,每家每户都看中三件…  相似文献   

12.
打扮得漂漂亮亮跟歌星差不多的安徽临时工阿萍忽然不见了。 住在北京常有来往的她堂兄、亲妹子都不知道她上哪里去了。她的同乡姑姑、小姊妹也不知道。去她当过保姆的主人家,她当过临时服务员的东家家里,打听了,都没有。信也没有,这是他们料得到的,因为她不会写信。 后来他们到她经常在那里等雇主的“人市”(指许多找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3.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  相似文献   

14.
时间的诉说     
柳萌 《民主》2005,(3):43-44
非常感谢老友邵燕祥兄,寄来他的新书《闯世纪》。在溽热难捱的日子里,他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只要不做非做不可的家务,我就躺在床上静心地读,感觉上因愉快而清爽。出于多年做出版工作的习惯,读完随便翻看书籍装帧,关于作者出版的图书介绍,忽然感动了我更触动了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京剧艺术节已经举办两届了。我忽然想到有关京剧的一个资料:京剧剧目五千三。我们的“国粹”京剧,到底有多少出?精确的数字是很难统计出来的。因为,旧中国没有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也没有艺术统计处。但大体上还是有一个概数:五千三。这是《京剧剧目辞典》认可了的...  相似文献   

16.
林蔚 《瞭望》2008,(10)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用这句话来形容那天笔者忽然发现3月份一个月中竟有多达23个纪念日、宣传日时的感觉,可谓一点都不过分。估计多数人知此情况后,也会与笔者一样诧异不止。  相似文献   

17.
郭润宇同志编著的《陕西民国战争史》(上册)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民国史书,这车书以战争为主线,展现了民国年间陕西战乱频仍的场面,选题的角度是很有意义的.诚如作者在前言中写到的“陕西民国年间从辛亥起义到人民政权的建立,几乎年年、月月、天天都在打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陕西民国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作者抓住战争这条主线,对陕西民国年间双方出动兵力每次总计千人以上的各种战争,包括讨袁的革命战争,各派系军阀的相互混战,地方实力派之间、正规军队之间的战争,剿灭土匪的战斗以及人民群众较大规模的自发武装斗争等,从历史背景、战斗  相似文献   

18.
雨中的荷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儿,仿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菜园     
徐续红 《民主》2013,(8):54-56
母亲有两个菜园: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在湘乡龙洞乡,有一条长达千余米的石灰岩溶洞,传说很久以前洞内出了一条龙。"龙洞"确是藏龙卧虎之地,陈赓大将、谭政大将老家都在龙洞乡。这里离韶山也不远,只有几公里,我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上山砍柴,翻过山去,就到了韶山地界。母亲今年76岁。她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民国二十六年正月初五卯时,出生在  相似文献   

20.
黄飞立  文靖 《各界》2011,(4):76-78
1956年,音乐学院正在准备《奥涅金》的演出,排练很紧张,忽然有一天吕骥对我说:“是不是我们也成立一个合唱指挥系?”那当然好了。他说:“那你就去筹划吧。”那时候我是管弦系主任,作曲系的和声课还在上,事情很多,所以也来不及多想。过了几日,有一天晚上开会回来,吕骥和我一起上楼,说:“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