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官场与江湖,表面上看似泾渭分明。前者是居庙堂之高的主流社会中枢,后者是处乡野之远的草莽乌合之集;前者对后者嗤之以鼻,后者对前者敬而远之。但一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又让官场与江湖之间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官场一直致力于驱逐江湖,但江湖却一直能在官场找到蛰伏之地且蠢蠢欲动,二者的缠杂纠葛自古以来从  相似文献   

2.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25-28
四川周边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而成都平原却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文化发达。所以四川既被有的人看作是安逸享乐之地,也被认为是封闭、狭隘的偏远之地,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官场"亚文化"。"蜀之富饶使他们满足于现有的生活。"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名叫山川早水的日本人到成都后,在自己游记中描绘出了外国人眼中的川人气质。另一个叫中野狐山的日本人,则谈到了四川近代和古代官场上的风气",爱说空话、假话,竞争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3.
正东晋时晋明帝女婿刘尹虽贵为皇亲国戚,但为政清廉,造福一方。他去世后时人赞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古人所讲的"官官之事",就是骑马坐轿、宴请应酬等官场形式,讲究权威、场面、气派等,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腐朽政治文化,其遗毒对现实中的官场习气亦有影响。之所以推崇"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提倡为官不摆  相似文献   

4.
申子 《党课》2010,(24):72-73
官场、官道历来是世人谈论的热门话题,在一个“官本位”和“权力拜物教”盛行的社会里,各种官场上的歪经歪道,更是泛滥于《权术》《官场》等无数典籍里,充斥于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淹没于窃窃私语的神秘中。于是乎,为官之道越说越神乎,官场之水越涉越玄乎,为官之经越念越邪乎!  相似文献   

5.
官饭的学问     
饭局,在官场上一直为人所重视,吃饭在官场上也历来有学问,重点就在这个"局"而非"饭"上。我们认为,在一年多来高层强力带动下,地方"饭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但中国官场传统的饭局文化,仍需努力才能完全"破局"。  相似文献   

6.
正领导的态度,往往决定玩笑的尺度。遇到不喜欢开玩笑的领导,下属自然闭口不言,遇到喜欢开玩笑的领导,下属也不能"畅所欲言"。一名著名的官场小说作家曾说,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场最像官场。中国的官场中,是没人敢同上级开玩笑的。不过一名官场内人士却认为,所谓官场内下级不敢和上级开玩笑的说法过于主观。"关键看开什么玩笑,尺度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7.
破解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痼疾,官员堕落的催化剂,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其表现为官场的"网络症",纪检部门的"软弱症",制度建设上的"紊乱症".破解官场潜规则要"破网",形成正常的干部关系;要亮权,做到"阳光行政","透明用权";要治软,排除干扰,惩治腐败;要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弥补显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刘晓莉 《共产党人》2010,(13):52-52,54
200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在广西民政系统挖出以民政厅原厅长张廷登为首的贪污贿赂窝案串案65件80人,其中厅级干部两人,处级干部14人,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这场来自于民政系统的"官场地震"数量之大、涉案人员之多全国罕见。  相似文献   

9.
他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且看报道——  相似文献   

10.
"宁在山头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山头."这是座山雕的"人生信条".在今天,这话如果演绎成"宁在官场望监狱,不在监狱望官场"问题是:一个官员,组织部门轻轻松松将他拔上来,纪检机关又辛辛苦苦把他拉下去,我们的官场,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作秀”,就是表演。“官场秀”,就是官场表演。一段时期以来,“官场秀”在少数地方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官场秀”,说到底就是弄虚作假,与我党一贯倡导的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纠正。“官场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干部工作的各个层面,其主要表现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经济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的工作。然而某  相似文献   

12.
友情链接:CCTV--新闻会客厅 主持人:观众朋友好,欢迎您收看《决策者说》.中国官场有句老话,叫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句话成为很多人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3.
国运与吃喝     
官场是旧社会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国势盛,朝风必俭;国势衰,奢逸则兴。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官宴奢俭亦反映国运兴衰。酒场摩颓之风与官场腐败之风相伴滋生,似也颇有规律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14.
文人从政,最怕两件事,一是怕进入官场后被既定的游戏规则左右或腐化,失去了文人本真;二是怕以单纯的文人之道待官场,文人气质与官场规则擦枪走火,在坚硬的权力体系中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5.
梅桑榆 《唯实》2001,(11):69-69
美国人苏伦斯·丁·彼得根据对官场的观察 ,综合归纳出“官场定律”若干条。既然称之为“定律” ,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像那些科学方面的定律一样 ,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涵盖力。桑榆读之 ,觉其中多条可与中国官场对照 ,故从中选出数条 ,逐一评释之。其一 :如果事实与理论不一致 ,这事实必须被除去。评释 :官场中之理论 ,多为官场中人从自己的立场或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推出的 ,或者说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 ,不论是否合乎实际、合乎民情 ,这理论一经当权者制定 ,就成了“真理”。凡是与“真理”不一致的事实 ,当然必须被除去。否则怎能…  相似文献   

16.
金禾 《先锋队》2013,(6):23
把公款当做唐僧肉,滥花滥支、胡吃海喝、中饱私囊,可谓官场顽疾,很多官员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花多少都不心疼的心态,饭桌上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饭桌下尽享奢华之极,吃成了酒囊饭袋,留下了一身"职业病",被群众戏称为"吃货"、"吃客"。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领导不得称"老大"廉政瞭望第7期《官员称呼的真讲究与"穷讲究"》刊出后,社会反响强烈。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们"等庸俗称呼。在资深媒体人石述思看来,"老板"说明上下级尊卑分明,"老大"说明官场中的人身依附严重,"哥们"说明官场中人情第一,原则第二。禁止互相乱称呼容易,但解决官场病态扭曲的体制机制很难。  相似文献   

18.
<正>8月底,在山西官场倒下第8个副省级官员后,60多岁的老干部黄云叹了口气:"没想到,我们的官场生态会那么糟。"官场生态糟,"病人"自然不少。山西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力反腐,官员的心态也在大起大落,一些自身有问题的官员已然无法承受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表露  相似文献   

19.
正厚黑学、潜规则、官场术等所谓官场"亚文化"与我们党所倡导的健康政治文化格格不入,其存在和传播会扭曲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对官场"亚文化"说不,是一个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思想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清淤疏浚、激浊扬清,迎来全面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文中 《先锋队》2012,(9):51
官场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场依然健在。而古代官员离任时的场景,犹如一面明镜,折射出官员的美与丑和百姓的爱与恨,很值得后人玩味。贪官离任遗臭万年刮地皮的"天高三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