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杜精干 《学习月刊》2013,(14):34-35
分析当前形势,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作风建设,是促进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的需要。当前,咸宁正在实施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枢纽城市战略。推进咸宁科学跨越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财力为支撑,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将推进咸宁跨越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克服作风漂浮、工作马虎的现象,将心思用在干好工作、干成工作、干出成效上来,少应酬一点,多付出一点,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0,(8):75-76
十七大以来,咸宁市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为龙头,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强化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法,转变学习风气,努力打造鄂南学习型魅力城市.有力地促进了鄂南经济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省级战略咸宁实施步伐,机遇难得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焕发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营造加快推进咸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气场。一、重视利用科学理论的凝聚力来提振建设强市的"精气神"首先,重中之重要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用十八大精神来提振"精气神"。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挑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将对我国今后  相似文献   

4.
1999年,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中国共产党咸宁历史大事记》和《新四军鄂南人物志》相继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程群林 《学习月刊》2010,(10):43-43
近年,崇阳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和统筹作用,更加突出旅游业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和增值效应,更加突出丁业和新兴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打造新天府,建设新天城,全面推进小康崇阳、生态崇阳、和谐崇阳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6.
在潜山脚下,淦水月亮湾以北,座落着一所被人们誉为“鄂南黄埔军校”的学校——湖北省咸宁财贸工商管理学校。该校隶属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咸宁地区行政公署双重领导,肩负着为楚天大地培养工商行政管理中等专业人才和为鄂南培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拓展和放大资源、生态和区位优势,科学谋划,集思广益作出了以建设咸安(凤凰)经济开发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鄂南大竹海生态风景区、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区和咸安f滨湖)新城、淦河生态经济带为载体的重大产业布局调整,全面启动“四区一城一带”建设,倾力打造“鄂南经济强区”,力促咸安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鄂南旅游名城咸宁温泉,距武汉68公里。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创建于1976年,现占地面积1086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黄楚平 《学习月刊》2009,(16):68-6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现实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近年来.咸宁市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为目标.抢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机遇.科学构建新农村,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许关欣 《学习月刊》2010,(10):46-47
为打造咸安名片,宣扬咸安美名,咸宁市成安区委宣传部实施“六新”宣传战略,巧绘宣传蓝图,坚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坚持项目带动、活动推动,虚功实做,为科学发展兴咸安、建设鄂南经济强区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赵秀川 《理论研究》2004,(11):48-48,F003
大企业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骨干支柱 ,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要想把包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 ,必须在发展国有大型企业的同时 ,积极发展中小民营企业 ,夯实建设经济强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高丽代表省委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这一目标震撼人心,催人奋进。按照省委工作会议要求,淄博市委、市政府将紧紧抓住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这一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淄博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一、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统一于淄博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发展体系,具有丰富…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鄂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开展抗日自卫战争。 1937年下半年,中共湖北工委利用汤池农村合作事业训练班,训练了一批干部,派往全省各地农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胡太阳、吴子义、侯彦、冯玉亭、赵龙骧、刘光前等人被派往鄂南。1938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成立,省委决定大力发展鄂南抗日救亡运动,派何功伟回咸宁,建立中共咸宁中心县委;派郭益进、郭亮到大冶,建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鄂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侵华日军主力十一军团司令部驻扎武昌,并宣称:“武汉地方,不但是下期作战的策源地,也是长久驻屯部队的地方。”此后,处于武汉外围的鄂南成了中日正面交战的主体战场。日军以3个师团、1个旅团另2个联队的兵力,占据交通要津,构筑据点,形成网络,加强对鄂南的控制。积极推行“以华制华”政策,拼凑伪政府,以鄂南为其近前线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14.
赤水市宣传思想工作围绕赤水竹业强市、旅游兴市、建设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和贵州省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目标,突出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在三个方面破了题:一是争取到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落户赤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贵州率先进入小康奠定了项目基础;二是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理清农民  相似文献   

15.
日前,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定位、基本策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发展方向:建设经济强市,打造幸福晋江。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做大经济总量、建设经济强市的同时,更加突出民生优先、更加突出包容共享,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11,(6):21-21
何功伟(1915-1941),又名何彬、何斌.湖北咸宁县人。1935年在湖北参加一二·九运动,被国民党通缉。后去上海,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全国学联工作。1937年到武汉,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省农委委员、武昌区委书记、鄂南特委书记、湘鄂西区委宣传部长等职。1940年8月,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创建了鄂南游击队。1941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0月17日被秘密杀害于恩施,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17.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原市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率先发展,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关键在人才。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太原市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目的,创新各种人才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2,(20):1
银川市新华书店作为全区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和阵地,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重任。在上级主管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银川文化强市战略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流通方式变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该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跳出部门小天地,跨上经济大舞台,为经济建设鸣锣开道,出力献策,鼓劲帮忙,是新时期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如何使宣传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这是宣传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宣传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要求宣传部门和广大宣传工作者必须强化中心意识 强化中心意识,就是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以经济宣传为主题,切实加大经济宣传份量,把宣传工作的触角伸向经济,把经济建设的空气搞得浓浓的。引导人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鼓劲帮忙。 强化中心意识,要求宣传部门转变宣传战…  相似文献   

20.
谭海华 《学习月刊》2013,(24):39-3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省级咸宁战略的规划和制定为鄂南大地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但再好的政策不落到实处,也只是空话;再好的蓝图,不干也是一张白纸。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一再表明,抓工作,抓而不实,等于没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把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线工作法"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何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