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个多小时的活动,现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里,乡音乡情,畅叙不尽。  相似文献   

2.
彭真是山西省侯马市郅上村人,他革命一生,长期奔波在外,但乡音未改,乡情不断.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彭真曾数次回晋南视察指导工作,在群众中流传下许多佳话,被人们尊称为柔情似水、志坚为钢、胸怀博大、平易近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正>回故乡过年,最爱听的是乡音,最爱吃的是家乡饭,最爱端详的是老行当。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乡音正在消失,家乡饭味正在变淡,老行当不见了踪影。家乡概念正在消失,怎么才能记得住乡愁?可否从记住故乡风物开始呢?先说方言。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职,告老还乡,时已八十六岁,背井离乡五十余载,驻足村头,他感慨万千,信笔写下了《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有一句"乡音无改",离家半个世纪,不改乡音,足见乡音已融化在诗人的血液里。现在都推广普通话了,普通话该普及,但是独具  相似文献   

4.
正林语堂从小离开故乡,漂泊中不忘乡情、不改乡音。晚年他写《来台后二十四快事》第二件与第三件都与闽南话有关:"二,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话骂小孩,北方人听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不亦快哉!"在大街上听到妙龄女子说闽南话,他又感慨:"这又是何世修来的福分。"于是他想用文字将乡音书写出来,这时他遭遇到书写乡音的困难。也就是闽南话有很多词语用现代汉字无法准确书写,  相似文献   

5.
张朔 《广东党史》2011,(1):44-44
“今天,你们听听我的乡音改没改?会听的就能听出来,乡音未改。我很想念大家!” 3月6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到天津代表团参加审议,一进人民大会堂天津厅的门,大家就热烈地鼓起掌来。面对满屋子的老乡,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天津的温家宝一张口就透着亲切。  相似文献   

6.
打开尘封的记忆,回首20多年前沉入心底的乡音乡情:沿着岁月的轨迹,回味20多年后浮上心头的青海情结。  相似文献   

7.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每到年底,农村、故乡、乡情就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其实这些文化、情结都可以从乡音、方言上体会到一部分。有人说,国人语言的问题,本质是思维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教养的问题。方言不仅是承载着游子的思乡情结,还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但目前,中国的方言面临消失的危险。方言正在成为下一个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8.
晏青  卢维 《当代贵州》2010,(10):12-12
2月24日,伴随着在浙江省慈溪市最后一场慰问座谈会的结束,“2010年‘乡亲·乡音·乡情’温暖农民工万里行”活动慰问团开始踏上了归程。  相似文献   

9.
夏远生 《湘潮》2013,(5):10-13
毛泽东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用以休息身心和调节精神的办法,除了游泳就是看戏。他最爱看的是湖南地方戏曲,湘剧、花鼓戏、皮影戏、木偶戏,那浓郁的家乡生活气息和熟悉的乡音,使他倍感亲切和愉悦。  相似文献   

10.
艺苑     
柳条绿了,蒙山绿了,沂河荡起了迷人的酒窝。来自乡音的所有温馨辞藻,都在我的心扉集合。哦,春来了,春来了,一片片蓊然的绿云,飘绕在龟蒙之顶;一条条缀满  相似文献   

11.
陈美琳 《党课》2009,(9):62-64
黝黑的脸庞、浓郁的乡音、匆忙的脚步……农村干部的特质在她的身上时有闪现,睿智的语言、坦诚的态度、进取的精神……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她的身上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12.
“爸爸,你常年在外工作、在外种树,很少回农村老家,去世后总该在梦中回老家来与我们‘团聚’了吧……”  相似文献   

13.
舒炜 《廉政瞭望》2012,(19):16-19
在外打拼多年,如今要回乡。城市,还是村庄?曾经外出打工的那个岔路口,又一次横在返乡农民工的面前。 难以想象,站在你面前的一个个披着风霜的农民工,背后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沿着大街小巷,数着天边寒星。  相似文献   

14.
台胞丁焕清先生,1927年生,广东兴宁石马人氏。丁先生自1950年退居台湾后,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今年7月,他不顾年迈体弱,回到阔别整整50年的故乡。笔者感其大海般深沉的赤子情怀,就台海局势、祖国统一、中美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丁焕清先生。 问:你离开家乡50年了,先谈谈你回家的感受,好吗? 答:这次回乡,应验了古人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虽少小离家,但乡音未改。自踏上家乡的土地,一种浓浓的乡情、亲情就充溢心间,这种情怀只有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才能体味出来,也只有…  相似文献   

15.
35岁的何仁兵是遂宁市蓬溪县农民,他长期在外打工。原本以为自己只能在外当一辈子打工仔,没想到有一天竞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端上“金饭碗”成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6.
楠方 《当代贵州》2004,(11):58-59
"欢迎你们来到广州!"一口纯正、地道得让我们自叹弗如的贵阳话,令我们宾至如归.眼前这位身材魁梧、平头霜侵、面容和蔼、气度沉稳的老乡,教我们联想起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一幕,虽然素未谋面,但浓浓的乡音勾忆起的浓浓乡情,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晓庄 《党史文苑》2007,(10):30-31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数十万革命健儿战斗在大江南北,淮河上下,汉水东西,令敌军闻风丧胆,获得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江西是新四军的摇篮,新四军的主力构成与江西关系重大,在铁军健儿中,有为数众多的江西子弟,在新四军的队伍中到处都能听到赣地乡音。这些红土地的儿女和战友们一道。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斗,前仆后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本期特简要介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铁军人物,以表达我们对新四军前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8.
邓正明 《湘潮》2011,(3):1-1
寒暑潜催,岁月如流,从我参军入伍至今离开故乡已经50年了。50年来,乡音、乡情、乡思,始终萦怀于心。 我的故乡是宁乡县双江口镇,沩水从这里流过进入湘江,两岸翠柳婆娑,田畴肥沃,古有“商贾云集、鱼米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很大。过去我到县城上初中、高中,  相似文献   

1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家一趟,得诗一首,乡情真挚,载诵千年,这是开头两句,许多人都熟悉。"鬓毛衰",大概已近60了吧。十几岁离开老家,几十年后回来,还是一口的家乡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真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20.
1988年1月19日,台湾第一个有组织的外省人返乡探亲团,在何文德先生的带领下抵达首都北京。每个团员手中均持有‘吵D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会旗,旗L绘着祖国大陆和台湾省地图,图中有一群白鸽正从海峡那边飞向大陆,旗上写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他们拜祭黄帝陵、登长城、到卢沟桥畔祭奠抗日烈士,所到之处,都受到大陆人民的热烈欢迎。随团前来的著名民歌手杨祖裙女士,成为在北京举办独唱音乐会的第一位台湾歌手。她的一曲《我们都是一家人》,道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在观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