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大“个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几年来人大“个案监督”在强化人大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人大“个案监督”的意义、宪法依据、性质和要素、存在的不足以及搞好“人大监督”的对策等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长期存在的“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的提法,在人大工作的实践中产生了某种错觉,以至于让一些人误以为“人大监督就是支持”、“找政府的问题就是不支持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07,(12):19-21
财政预算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审查批准本级财政预决算并监督其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但南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预算监督制度一直存在诸多缺陷,导致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软化”。处在基层的县级人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转变“豆腐预算”为“铁预算”,把好政府用钱的“闸门”,成为县级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期,  相似文献   

4.
人大监督首要问题是要在“准”字上下工夫,只有监督做到准确无误.才能点到监督问题的要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姚学能 《江淮法治》2012,(21):57-57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工作,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重要探索,两年来从“问钱”、“问粮”、问医”,再到“问房”、“问教”.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政府持续推进的工作重点。丰富和拓展了人大监督的形式和渠道。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相继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大的整体形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树立人大威信?笔者认为,关键要力戒“怕、虚、盲、懒”。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施有效监督是人大监督的老问题,现实工作中,地方政府总感觉人大监督没监督到点子上,他们时常抱怨:“政府工作忙忙碌碌.终日忙于上项目、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还要腾出时间来迎接人大视察、检查、调查、评议等,精力分不开,时间不够用”等等,人大也深陷“没事找岔、添麻烦添乱”之烦。其实,地方政府还是很欢迎人大监督的,那么,他们期待什么样的监督?又有哪些“监督需求”呢?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人大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调查研究做的好坏直接关系人大监督的效果。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想好题目,带着“框框”去调研。如何提高调研的质量,笔者以为不带“框框”,到基层“海调”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去年县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自己也从以前的监督对象变成了一名监督者。通过一年来对人大工作的学习和实践,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大的监督同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那么,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依法做好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是我们从事县级人大工作者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与“人大制度”研究资深专家蔡定剑指出,特定问题调查是人大监督“武器库”中的“重武器”,是人大常委会根据一定的程序,认为有必要时启动的一种监督手段。2008年10月,湖南省永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潇湘平湖“得月舫”游轮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但是,在基层民主法制实践中,权力机关行使“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力时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制约着依法治国进程。因此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必须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12.
聂泽灿 《江淮法治》2008,(15):54-55
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然而,当前一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还存在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的现象,宪法和法律确定的职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监督实效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首先必须做到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到位、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到位、把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到位。  相似文献   

13.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5):6-6
“要用‘倒逼机制’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认为。人大要监督“一府两院”,而人大作为监督者自身也应该接受人民监督。如果监督工作不公开透明,就是不想创造条件接受人民批评。只有公开透明,才能产生来自群众的“倒逼机制”,提升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4.
按照宪法规定.人大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最高权威的监督。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大监督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显得比较乏力.没有实现立法预期.没有达到人民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人对待监督工作底气不足、热情不高。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还需要“三股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一些行政、司法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不”现象和财务混乱、政务腐败、司法腐败等问题,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并对那些负有重要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寄予厚望。为此,魏县人大常委会一致认为,要增强监督效果,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监督职能之外.还应当做长监督“链条”,“借助外力”,充分发挥“一府两院”中具有重要职能的检察、监察、审计三机关作用,进一步强化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人大监督与诉讼监督的关系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秀莉 《法制与社会》2010,(34):156-156,158
在我国的宪政框架内,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是在人大监督之下的一种法律监督,虽然二者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原理、性质、效力和范围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形势下,检察机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大监督与诉讼监督的关系,积极探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工作机制,善于借助人大的力量,更好地推动诉讼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3,(23):13-15
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在各种形式的监督中,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最高层次的监督。因此,法治政府的建设与运行,不能缺少人大监督。一是政府要正确理解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监督“一府两院”正确行使职权是人大监督应有之义,本文从监督司法权行使角度对人大监督权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大的监督有其积极与有效的一面,但应建立保障司法的独立的基础之上,不提倡实施个案监督,指出人大的监督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颁布实施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人大工作急需研究、探索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的体会是。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想搞好人大监督,必须在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领域、强化监督措施、硬化监督手段上下工夫,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人大监督的失范行为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大监督工作的失范行为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的监督法;二是人大代表非职业化。防治人大监督失范行为的对策:一是制定监督法,强化制度约束;二是设立人大专门监督机构,建立督察员制度,使人大监督工作经济化、制度化;三是规范“两评”制,开展“面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