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学习已成为热潮。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迁移理论、中介语理论以及中式英语的出现都说明母语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其本质则为思维的影响,而外语学习对母语的影响则很少被人关注。熟知英汉思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交替使用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2.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负迁移现象.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对英语写作的影响非常明显.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避免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邓永红 《学理论》2012,(21):239-240,255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于第二语言的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用迁移包括正语用迁移和负语用迁移,对于负语用迁移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对它的负面影响的研究。本文对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它的影响对于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迁移理论,论述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作用。并且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尽量克服负迁移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正视母语的迁移作用,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以便于学习者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流利准确的语音。  相似文献   

5.
马永侠 《学理论》2010,(21):279-280
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令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作学习迁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迁移"既"积极迁移"和"负迁移"既"消极迁移",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学习迁移理论,掌握迁移规律,科学运用迁移规律,有效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并借助"正迁移"提高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原驰  王旸  王丽皓 《学理论》2013,(3):202-2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理论应用的一项重要课题。语言正负迁移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中介语的使用效果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以往相关研究,从迁移理论出发,就研究生在英语视听说课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明晰语言迁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克服语用失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8.
唐敏 《各界》2008,(1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分析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负迁移现象,进而探讨其对翻译能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对有效提高翻译能力是可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迁移流动对语言和符号的影响 首先,人们自从有了迁移的愿望开始就对语言和符号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了移民的愿望时,人们就会开始做语言和符号方面的准备,学习拟移入国家的语言和符号,了解拟移人国家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而进行的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在实施迁移行为前对语言和符号的影响更大一些,而由于政治、战争等原因进行的强制性人口迁移流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英语在我国被广泛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对学生的心理习惯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多种,如:中介心理问题、语感心理问题、迁移心理问题、年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办法引导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传枝 《学理论》2009,(25):218-219
方言与普通话都是汉语的变体,以地方方言为母语的英语学生在习得普通话和英语语音时是否会同时受到方言的影响,为了探究结果,以黄石方言英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习环境和周边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确实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位置:上、中、下)×2(材料类型:文字、文字加图片)×2(广告文字颜色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性:一致、不一致)被试内实验设计初步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手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字加图片的广告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时,更容易获得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上部和中部时,广告文字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不一致更能吸引注意。当广告投放于手机网页的下部时,采用与手机网页文字颜色一致的文字会使得广告更能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受到汉语的干扰而产生错误,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就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角度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强调了英汉差异研究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6)
我国女性人口迁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中对女性迁移的影响和价值存在低估。本文将基于女性主义迁移理论的分析框架,关注迁移流动的性别差异,聚焦女性迁移模式的变迁,对于理解和梳理当代中国女性人口迁移模式提供理论借鉴,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在迁移倾向上性别结构区域均等化;在迁移性质上,女性人口迁移性质由被动转向主动,预示着我国流动人口进入了新阶段;女性迁移转变将引发综合效应,也为我们看待当代女性迁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邵岑  张翼 《青年研究》2012,(4):1-11,94
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按照出生年份划分流动人口代际群体,在经典迁移理论和新迁移经济学的框架下比较分析"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份等方面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并对家庭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居住时间、迁入地家庭总收入、移民汇款等方面不存在代际显著差异,对家庭迁移的影响存在代际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和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城乡预期和长期保障的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模型,并利用1998年和2005年武汉市迁移劳动力调查数据验证了这一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城乡预期和长期保障状况是影响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意愿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影响效应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异。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和个人发展预期逐渐趋于理性;在1998年左右迁移劳动力是否打算融入城市更多地是考虑城乡收入差异,而在2005年左右开始重视长期保障问题。以农村家庭禀赋为基础形成的长期保障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迁移劳动力融入城市的动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影响机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培训获得的新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如没有或不能迁移到工作中或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维持,则培训所产生的效应很小.要达到培训终极目标,必须关注培训迁移问题.要从培训设计和组织氛围两方面促进被训者培训迁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和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城乡预期和长期保障的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模型,并利用1998年和2005年武汉市迁移劳动力调查数据验证了这一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城乡预期和长期保障状况是影响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意愿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影响效应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异。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和个人发展预期逐渐趋于理性;在1998年左右迁移劳动力是否打算融入城市更多地是考虑城乡收入差异,而在2005年左右开始重视长期保障问题。以农村家庭禀赋为基础形成的长期保障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迁移劳动力融入城市的动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影响机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含义“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究竟它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以来,因有不同理解,始终没有取得共识。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马克思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己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0.
对于EFL学习者来说,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是很难的一件事。在写作一篇清晰连贯可读性强的文章时,从立意到组织到技巧都极具挑战性。随着个人电脑及网络化的普及,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能接触到海量的来自英语为母语国的原始信息。通过分析水平相当的二语学习者通过协作的方式借助电子技术完成特定文体作文的过程,可以思考网络及协作学习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提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