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波  王兴华 《公安研究》2004,(12):64-67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公安机关坚持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 ,公安机关要把握执法为民的根本方向 ,提高执法为民的实际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付霞 《创造》2002,(4):14-1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难点和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依法行政的渴望更加迫切,特别是“入世”后,给行政管理的法制含量和法治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要依法治权依法治权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行政活动的开展、行政职能的实现总是以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为前提。因此,要以依法行政,首先必须依法治权,实现行政职权运行的法制化。第一,要依法设权。行政权力设定是由有权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的,其本身具有法定性。但在现实中,一些行政组织、行…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执政规律后做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因素,承载着宪政、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高尚价值,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依法执政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来保障。在国家与社会层面,要严格实施宪法和法律,建立与完善对公权力的综合制约机制,从体制和制度上确保“依法执政”长久、有效地得到贯彻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旗帜鲜明地明确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取向。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既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实际和直接利益问题,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修改时也将“依法治国”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款写入宪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实现铁路企业的“依法治企”,进一步体现出“依法管理”的理念,对于实现和谐铁路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转变思想观念是依法从严治警的基础。立法不是依法从严治警的“终点”,而是“起点”;依法从严治警的重点不是“员”,而是“长”;从严治警既要治“人”,更要治“事”。依法从严治警的关键是把法律思想转化为指导队伍建设的思维方法;把法律原则转化为队伍管理的具体规范。依法从严治警要提高落实能力。通过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其“不为”;通过艰苦的日常管理使其“不能”;通过严格执法执纪使其“不敢”。  相似文献   

7.
依法执政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党功能的保障和实现党的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要做到依法执政,必须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做到三个“依法”,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会工作”对于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它已成为热门学科和发达的社会事业。“学校社会工作”一词译自英语“schoolsoclalwork”,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学习困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探寻困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规律。学校社会工作又是一项专门化的社会事业。它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克服学习…  相似文献   

9.
吴桐 《公民导刊》2013,(5):45-45
劳动中,任何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应得到法律的保障。法律要求用人单位要确保从事劳动的人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防止身心受到危害,确保劳动者得到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正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人人有权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比如在德国,采用技术措施确保劳动安全与卫生的适用范围,就包括工业、商业中的所有工人、技术雇员、学徒、技工和工头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校是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小学依法治校存在以下问题:强调依法治校的工具价值,呈现管理的“便利性”倾向;强调治校章程的形式要件,实质内容的“良善性”缺失;强调法治主体的形式参与,师生权益的“保障性”虚空的形式化偏差。法治副校长具备科学的法治思维、精深的法治知识、坚定的法治意识,能够助力管理者领悟依法治校的本质、支持治校章程的制定、增进师生对法治的亲近感。法治副校长通过对管理者进行合理的权力规制、深度参与治校章程的立改废、差异化的法治教育和权利救济等方式,可以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让依法治校实质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对于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新乡市人大常委会秉持“靠学习培训人、靠制度管理人、靠教育净化人、靠真情温暖人、靠事业激励人”的机关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的“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朱熹)。以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来理解,就是“以居敬而专致的态度来对待教育,以教育为事业而不仅仅为职业来追求”。作为事业,它往往是“体现宏大的群体意志追求的。既有同样宏大的社会价值,也有充实的价值创造者的主体价值”。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3.
翟峰 《人大研究》2012,(8):20-22
人大代表应怎样依法履职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工作中必须要弄清楚、搞明白的一个大问题。因此,笔者特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从“感受”、“探索”、“归结”这三个方面就该专题作些必要思考。一、感受:即我对“人大代表应怎样在依法履职中加强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这个专题的理解和认知。对此,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  相似文献   

14.
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区宗教工作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2001年,在全区宗教工作会议上,郭金龙书记再次明确强调了这一原则和要求,这是对新时期我区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两会”期间,台籍代表和委员本着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宗旨,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法行使职权,认真履职,积极建言,较好地履行了代表委员的职责与义务。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教 ,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 ,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 ,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 ,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由于长期受人治思想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习惯的影响 ,从事教育特别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 ,对依法治教的认识还不到位。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 ,是政府部门改变领导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依…  相似文献   

17.
李先广 《人民论坛》2011,(8):134-135
依法治校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和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实施依法治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正确把握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对依法治校内涵的理解,不断加强法制意识,切实把办学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孙志丹 《今日浙江》2008,(14):47-48
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宪法规定的基本职责,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7月,公安部政治部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的宣传提纲》中,第一次提出“依法治警”后,1993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公安部党委再次强调要“依法治警”,到1996年2月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公安会议文件中,再次明确提出并把“依法治警”作为搞好公安工作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九条指导方针之一,特别是1995年2月28日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把依法治警作为公安工作的方针,使依法治警有了法律依据。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治警的规律和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约见权是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代表个人依法提出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是代表依法履职的具体表现,值得肯定。但约见权的行使应合法有序,不可滥用。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是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活动的一种法定形式,约见权是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然而,人大代表行使约见权具有法定前提,即“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也就是说,代表视察要由本级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其间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也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