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法学》复刊十周年了。它诞生于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它成长于社会主义法学空前繁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岁月。这既给予办好上海《法学》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又赋予它历史的重任。十年来《法学》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实现了党和人民对它的厚望,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法学这个春天的花圃里,它播下了一颗颗奇花异卉的种子,而且正在竞芳吐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
《法学杂志》2001,22(1):63
2000年12月20日《法学杂志》召开了编委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高铭暄教授主持。首先,全体与会人员向刚逝世不久的《法学杂志》编委、中国著名国际法学家、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赵理海教授致哀!随后,由《法学杂志》主编周恩惠介绍《法学杂志》一年来的主要采编工作体会:对国家机关的来稿及时刊用。如《刑法50年的发展与完善》、《唯物辩证法在国家立法中的体现》、《坚持公正立法与公正执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等,他们的来稿,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题扣得较紧,对当前法学研究大有裨益。务使法学研究与政治形势结合。在过…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21日晚,《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2015年年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主持。《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二十余位编委以及《中国法学》杂志社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张文显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王乐泉会长和陈冀平书记在今年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明确要求,办好杂志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依法治国,要引领法学研究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法学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占领  相似文献   

4.
<正>欣闻《中国法学》迎来而立之年,我谨代表中央政法委,对《中国法学》3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期刊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中国法学》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步伐,以鲜明办刊特色站在中国法学研究前沿,成为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的主阵地和中国法学学术的标杆。创刊30年来,《中国法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形成了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学理论研究并重、法学学  相似文献   

5.
《法学评论》创刊十周年了。十年来,《法学评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法学研究。对法律与现实的关系发表意见,对立法、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积极推荐我国法学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反映和研究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推进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指导司法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河北法学》自1982年4月创刊,倏忽之间已满十年.十年前,《河北法学》在我国法学学术园地破土而出时,显得那样稚嫩单薄.经过十年来思想理论战线风风雨雨的吹打和考验,现已根深叶茂,在法学学术园地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法学杂志》创刊了!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刊物能和读者见面,应当感谢市委、中央司法机关和首都法学界的支持,同时也是编辑同志辛勤耕耘的结果。对于这个新生的法学刊物,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现在,《法学杂志》要出刊了,回想三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展望法学未来的发展,不免心潮起伏,百感交集。自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关心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可以说法学研究的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党在新时期的总路  相似文献   

8.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学》1992,(4)
张友渔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特别是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张老最近在京逝去,噩耗传来,我们华东政法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和《法学》月刊社全体同志沉浸在无限的悲痛和深切的怀念之中。张老和我们华政以及《法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法学》的良师益友,那要追溯到一九八一年秋。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同意《法学》复刊,当时,曾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徐盼秋、副院长曹漫之委托张传桢同志筹办和组稿,张传桢和陈鹏生二同志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张老获知他们的来意,在全国人大他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来访者,语重心长地说:《法  相似文献   

10.
《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刊登了周凤举同志的《法单纯是阶级斗争工具吗?》(以下简称周文)和唐琮瑶同志的《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以下简称唐文)。对这两篇文章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为了纪念和回顾这30年来的风雨路程,我们特地开辟了《我与法学杂志》栏目,向广大《法学杂志》的作者和读者征集回顾自己与《法学杂志》一同成长的历程的文章,望各位读者和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12.
翻阅落满岁月浮尘的复刊号,倥偬之间,《法学》已经复刊30周年了。《法学》创刊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的两本法学学术刊物之一。当时,北京的《政法研究》和上海的《法学》成为新中国法学理论领域南北对应的两颗明珠。但是好景不长,随着1957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风暴来临,《法学》即被迫停刊。直至1979年华东政法学院复校,校领导几经研究,决定复刊《法学》,经多方努力争取,终于1981年得以正式复归。肩负着新时期的任务,踏着改革的节拍,《法学》重新启程。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三十多年走过的道路,艰辛备尝,感怀不已。  相似文献   

13.
发刊词     
《法学杂志》,在北京市委和中央政法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首都法学界的共同努力,今天已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是北京市法学会的会刊,是一个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的法学刊物。《法学杂志》在今天应运而生,这正是社会主义法学繁荣昌盛的一个生动表现。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为了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大力提高我国的法学水平,总结交流政法实际工作和法律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的经验;坚持持久不懈的法制宣传,使法学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服务,为巩固无产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法学杂志》2022,43(1)
《法学杂志》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创刊41年来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近年来,我刊不断创新,坚持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打造精品,出"升级版",出成果,出人才;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服务法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办好《法学杂志》,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请新、老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5.
《法学杂志》2020,(3):F0003-F0003
内容丰富的核心期刊法学研究的良师益友创刊于1980年的《法学杂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法学期刊之一,1980年就由司法部确定为国家一级法学期刊。四十年来,《法学杂志》以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文字精炼的特色赢得了中国法学期刊中的较高地位,受到了中外读者的广泛欢迎。早在1994年,《法学杂志》就被评为首届"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2000年至2004年又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连续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法学杂志》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定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并载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开始《法学杂志》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6.
<正> 《法学季刊》编者倡议,就社会主义社会犯罪根源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法学季刊》1983年第2期第26页),本文写了一些初步认识,提出来供研究参考。要预防犯罪,首先要找出犯罪所以产生的根源。为此,我在广东和其他地方做了一些实际的调查。通过调查,感到以往对犯罪根源问题的认识虽然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似乎不够全面,有必要提出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倍增。20年前,也就是1984年,也是在这金秋时节,《政法学刊》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南国的广州。二十年来,《政法学刊》以特有的空间与维度记录下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光辉进程。  相似文献   

18.
编者絮语     
《法学杂志》创刊六年来,承蒙各界读者热忱关怀和爱护,使她能够为繁荣法学学术理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普及法律常识作出绵薄贡献,当受到读者赞誉之时,我们从心底里感歉不安,深切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在读者的鼓励和鞭策下,我们灌浇这块法学园地的情怀更激,信心倍增。在栏目设置方面,与中华全国律师函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法学》1991,(10)
《法学》复刊至今,已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回想复刊当初,老一辈法学家魏文伯、陶希晋、张友渔等同志对《法学》复刊都给予支持,寄予厚望,希望《法学》能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联系司法实践,开展法学研究,为完善我国的法制服务。十年来,如果说《法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主要归功于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帮助和鞭策,他们成为激励编辑部工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颁布。回想1993年我在《中国法学》(1993年第2期)上发表《论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同法问题》一文,呼吁统一我国的三个合同法以来,六年过去了。我期望的事终于实现,我当然十分欣慰。六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一方面有长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