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成果颇丰。本文拟从“人才现代化”的角度 ,对其作一新的探讨。邓小平著作中 ,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人才现代化”这一概念 ,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才现代化思想。早在 1977年 5月 ,邓小平就指出了人才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说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 ,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 ,没有人才 ,怎么上得去 ?”① 之后 ,他又多次强调指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 ,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 ,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人。”② 这就在事实上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开发人才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人才理论,把培育。造就和起用优秀人才作为加速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战略高度及认识培育、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实适应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也就是在于“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如何把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把人才充分开发出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一、务在举贤,贵在破格 古人云:“夫治国犹如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身求生,举贤求安。”何谓贤者?德才兼备是也。“德才”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现在,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多次提出,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里的革命化就是德,知识化就是才,我们在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时,要自觉贯彻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4.
如何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 ?这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关系着全国的改革与发展,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意义。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必须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才问题   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缺乏人才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不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杰出的人才。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选人用人,应以德为本,量才使用,切忌求全责备,用非所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靠空讲不能宴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江泽民同志也强调:“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要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  相似文献   

6.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7.
人才建设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看一个“用”字。古人用人有“察实、举要、破格和去私”之说。所谓察实,是指考察。战国时期赵王起用赵括与秦军交战,宰相蔺相如和赵括之母劝赵王不用赵括,而赵王不听,结果秦军一仗毁掉赵军四十万。赵括从小学兵法自以为天下莫能当,其实不过是纸上谈兵之徒。赵王的教训在于不察实。举要,即讲辩证法,抓主流。古代子恩向卫侯举荐苟子,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刘劭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善二流之美。尽有皆流,则亦能兼达众才”。意思是说,能不能识别人才,识别什么样的人才,与识人者的素质关系极大。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能不能做好,关键是能否公道正派地用人,能否用公道正派的人。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李宝林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  相似文献   

10.
正"为政之道,莫先于用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是唐朝《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名言。我国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的道理。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因素。我们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选贤任能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一种高度自觉。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治吏。毛泽东同志说过,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和中国的崛起将取决于能否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逐步调整和构建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和格局,采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是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坚持“以德…  相似文献   

12.
干部有了失误,犯过错误,还能不能使用、重用?从理论上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同志却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选人用人的标准往往是“根红苗正,一贯正确”,以为这些人才素质最高,能力最强,老实稳当,听话可靠。而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曾有过这样或那样失误的人,则总是心存疑忌,百般挑剔,唯恐使用了他们会给工作捅漏子,给自己添麻烦。因而,即使明知一些人有德有才,堪负重任,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不敢大胆地使用。我们应该看到,对干部求全责备将会限制我们的人才视野,进而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
用好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本文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邓小平的用才思想。一、重视人才的使用邓小平在1982年10月14日,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你们还提出把科学技术工作和人才培养使用工作做好,我看最难的是这一条。没有一套办法,怎么能把几百万知识分子骨干用起来?‘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用好这些人,是很顶事的。”而且他明确地认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  相似文献   

14.
用人如器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一次,他责成大臣封德彝荐选贤能之才,过了许久仍无结果,唐太宗责问其故。封德彝回答说:“不是臣不尽心,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才。”唐太宗很不快地训导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其长而避其短。古代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的那些贤明君主,难道都是从别的朝代借得的人才吗?可怕的是自己不能知人,怎么能毫无根据地说世上没有人才呢?”唐太宗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赢得了人才济济,开创了“贞观盛世。” 清代顾嗣协对如何使用人才作了很形象的比喻。他在《杂兴》一诗中写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就其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相似文献   

15.
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在当今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众多人士思考的热点问题,人说有才就有财,可是有了人才,不能合理使用,甘当只会聚才不会用才的“守才奴”,同样不能发财。而对人才重聚  相似文献   

16.
郁局长,你对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是如何认识的? 市委决定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同时,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第一,它符合小平同志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他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时又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小平同志的这些精辟论述,是我们进行思想作风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说过:干部的任务一是要选拔人才,一是要使用人才。从历史看,识才、聚才、用才是事业兴盛的三个因素和支柱。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要把国家治理好,进而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富裕,必须有识才之法,聚才之道,用才之能。这是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传堂 《党建文汇》2001,(12):15-15
党委管好干部和党员,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媛 《奋斗》2008,(6):30-31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古今中外,有大量的事例说明。能不能拥有人才和用好人才。关系到政之兴衰和国之存亡。  相似文献   

20.
中和 《廉政瞭望》2012,(4):68-69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很明晰地看到人才和事业兴衰之间的关系。如东汉的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一个领导者必须挑选精当的良将,不可错置。若用人不察,一生心血和功业就可能毁于一旦。诸葛亮也曾感叹说:"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观察人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