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静  杨飒飒 《传承》2010,(9):124-125
我国立法确立了以检察院作为监督主体的死刑执行监督机制,在内容上包括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监督,但存在监督主体单一、监督权行使不规范、对"临场监督"的定位不够明确等诸多不足。因此,应该增加死刑执行监督主体,完善立法以规范监督权力的行使,进一步细化"临场监督"的规定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施监督是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督促执行机关正确行使刑罚执行权,使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刑事裁判得到正确、恰当、彻底的执行,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并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相关立法规定存在缺陷,执行监督在实践中变成了"软柿子",其监督效果的实然与应然状态相去甚远,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之实效.我们应该对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死刑复核的履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是,后来的补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决定,已将绝大部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下放给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唐朝的“五复奏” 和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慎杀”的论述,分析了死刑复核权下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案:一是把死刑复核权重新收回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统一行使;二是将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派出巡回复核庭专门履行死刑复核程序;三是如果修改立法时,觉得以上两个方案暂时还难以办到,继续允许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代行死刑复核权,但必须规定复核程序,加强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近年来,宜昌市猇亭区人大常委会充分认识人大行使监督职能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创新人大监督工作,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5.
在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上,死缓制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被视作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创举。但着眼于进一步推进死刑限制适用,死缓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具体设置都还有改良的空间,应当将死缓定位为"死刑适用的主要方式"而非"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在此定位下,死缓将成为死刑执行的常态,而死刑立即执行则是特殊情形下的例外。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地位调换"来促成死缓定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概括了台湾地区死刑政策的演进历程,全面分析了"逐步废止死刑政策"的体系层次与实际贯彻,并加以合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及时修正大陆地区的死刑政策,确立"逐步废止死刑"的基本政策,强调死刑制度改革的层次性、重点性和系统性,从刑事立法、司法、执行和被害人保护四个层面不断推进死刑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责任与使命     
《公民导刊》2012,(12):4
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  相似文献   

8.
"死缓"是我国死刑的执行制度,在我国刑罚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死缓"在执行中,却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文章就"死缓"执行中减刑的具体问题和"死缓"执行中因故意犯罪变更为执行死刑的具体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死缓"执行中应妥善处理的减刑、故意犯罪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方特殊干预权与患方知情同意权因权利立法缺失造成的权利冲突,成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关于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规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干预权的行使范围比较模糊,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不明确,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存在弊端,现有法律内容冲突,层次不统一,适用主体不明确等方面。解决医患权利冲突,要建立专门性法律以完善立法规范体系,明确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在严格界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范围和代行使程序的问题中,建立诊前知情同意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死刑复核是在刑事诉讼中对死刑适用的一种有效限制和质量保障。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不符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统一行使,目前最可行的方式就是派出法庭巡回复核,逐步实现死刑复核由内部审核程序向诉讼程序、由书面审理向开庭审理、由单方控制向多方参与的转变。死刑复核作为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不应游离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之外。死刑复核案件的法律监督应根据情况区别进行:最高人民法院采用非开庭的方式进行复核的案件,可由第一审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行使部分法律监督权,发现问题后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复核的案件,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行使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李智华 《前沿》2006,(9):146-148
死刑核准权自其下放以来产生了诸多弊端,如使死刑复核程序名存实亡,死刑标准失衡,不利于司法公正,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本文认为,死刑核准权行使的唯一主体应为最高人民法院。在权力的行使上,采用最高院大区分院是较为妥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死刑的存废日益成为与社会文明程度、人权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我国立法中,死刑罪名繁多,死刑适用泛滥,死刑适用正当程序不健全等弊端并存于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我国在不具备立即废除死刑而保留了死刑的前提下,对死刑适用中的人权保障的相关问韪应在在刑法规范和刑事诉讼法规范中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人大对预算的程序性和实质性审查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力。多年来,各级人大从加强立法、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蕴含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不断完善程序性和实质性的审查监督,使国家权力机关更好地行使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职权。  相似文献   

14.
张鹏宇 《人民论坛》2012,(14):84-85
行政程序立法应着重关注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调整范围等问题,它们关系着行政程序立法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效果。行政程序立法中关键问题的破解须围绕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监督,控制行政权及保障行政权合法有效地行使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6,(4)
正江阴坚持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为统揽,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实际,突出规范末梢权力行使,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大力推进正风反腐"下乡入村",以党风廉政建设新实践提升群众获得感。强化"两办"组织协调作用,牵好主体责任"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党员领导干部"一线总指挥"作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废除死刑的,讨论死刑的限制适用更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在立法上通过限制死刑适用的主体、提高适用标准、精简死刑罪名和增设死刑赦免制度等方式来从根本上限制死刑;在司法上采取充分运用死缓制度、完善死刑规定的司法解释和公布死刑统计数据来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依法行使立法、决定、任免、监督等项职权。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这是坚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几年来,我们区政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自觉主动地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坚决执行政府工作报告,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每年初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死亡剧场”。近现代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发生了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与北欧各国陆陆续续地全部废除了死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大》2008,(12):36-39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秉承"把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的精神,在行使监督职权方面探索"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有机统一,人大监督的"广东现象"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20.
王演兵 《人权》2006,(1):33-34
生命是人最可宝贵的东西,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一个人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从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对死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措施看,我国的死刑制度正在以立法上更少量的死罪,侦讯力量更规范的使用,司法上更慎重的审判,执行中更文明的行刑,让生命权得到法律更严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