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对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德国作为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能力在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本文在辨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内涵及其组成要素的基础上,梳理德国自1990年统一以来的科技创新治理举措,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将德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演进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协调东西期、全面创新期和超前布局期,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该体系演进的整体逻辑,总结相关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科教发[2019]3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决定,对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团队给予表彰。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丁  黄群 《德国研究》2013,28(2):113-122
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在德国已初具规模。本文对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它在各层面的体现,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项目合作与人员交流这两种传统模式和基于战略的协同创新四种新模式。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与企业长期协同关系、教学协同促进科研协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多主体协同等三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根本之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主线。习近平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论述,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出了实践要求,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德国对非战略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边缘化和“9.11事件”所导致的重大调整两个阶段。而2011年德国对非政策文件的发布,堪称德国对非关系的“新思维”,反映了德国对非战略的新特点与新走势。德国对非战略的演进,以及其发展与非洲关系的成功经验,无疑将对中国发展对非关系带来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与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高投入,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制度,它不仅指产、官、学、研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和反馈,还包括影响研究、探索以及学习过程的经济结构和制度组织的所有部门和方面。德国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运作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国国家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赵晓洁 《德国研究》2003,18(4):16-20
德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德国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完善、高效的国家创新系统。本文从宏观环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组织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等方面对德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探讨 ,勾画出了其基本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转轨进入深化阶段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选择适宜的国家创新战略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路径的,从经济转轨初期的"培植战略"、"引进战略"、"转让战略"到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的惯性发展模式、出口发展模式和投资发展模式的转变.揭示其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即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创新战略之间的互补性与递进性、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阐述俄罗斯国家整体创新跨越战略的实施路径选择,并提出对我国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农人发[2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各省级农业(畜牧、农垦)科学院,各农业高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直属各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农战略,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  相似文献   

10.
德国安全政策的转向是中长期和短期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国家崛起和“时代转折”的双重动力推动德国出台首部国家安全战略。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综合国家安全观,提出多元化策略,界定德国在当今世界的角色,并突出了制度竞争要素。该战略文件针对内外安全风险,具体从加强防护性、加强韧性和加强可持续性等三方面布局实施路径,在体制建设上尚未构建系统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无论是战略文件的制定过程还是核心内容,都充分体现出德国与其他欧美国家的战略联动。该部战略不仅给欧洲安全格局带来新变化,而且全方位影响德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不过,德国安全政策的转型仍旧面临若干现实问题和瓶颈,这限制了德国在欧洲乃至全球领导力的发挥。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更多地聚焦原则立场,外界更应当关注其后续转化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河北省国家高新区发展质量的分析,发现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仍处于发展规模壮大与发展质量提升并重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从创新、创业、产业、开放、绿色、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以创新驱动为基本路径,以高端创业为内在要求,以产业高端化为坚实支撑,以深度融入双循环格局为必由之路,以绿色发展为必要条件,以治理现代化为重要保障,全方位构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以期为其他省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德国作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是欧洲最先发动创新集群策动的国家。本研究聚焦德国创新集群的策动经验,从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工与合作关系的视角,对两级政府在创新集群的政策联动、产学研协同与功能性平台构建等方面的策动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进一步提炼总结了促进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德国对华政策的重心始终围绕发展贸易关系,政治和战略考量居于次要地位。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国内利益的非中心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国对欧盟最终决策的影响。欧债危机使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发生微妙变化。德国作为国际秩序新的“构建力量”的角色定位,表明德国是一支不断发展的力量,其心态与式微的英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俄罗斯2020年发展战略实质是要彻底调整经济结构,转向创新发展模式.本文对俄罗斯现有经济结构变化的消极趋势和积极趋势进行了分析,对2020年发展战略的目标、手段和措施进行了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15.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创新。在创新和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又如何在礼会管理创新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和创新,已成为政府、社会和社会组织多方共同关注和重视的任务。近年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日益具有鲜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水利)厅(局、委、办),农业(农林、农牧)科学院,各农业(农林、农牧)大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  相似文献   

17.
车轲 《德国研究》2023,(1):4-31+149
在德美同盟中,德国并非完全追随美国,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在“战略协调”与“外交对抗”之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本体安全理论,德国动态调整对美同盟政策的动力机制源自于德国维护其“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和“正常大国”复合型外交身份稳定性的需要。德国在“战略协调”和“外交对抗”之间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德国复合外交身份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当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严重威胁到德国外交身份的稳定性时,本体安全机制会推动德国调整其对外身份的叙事结构,指导德国采用外交对抗或战略平衡的方式应对由此导致的身份危机。不过,德国的对美政策调整被限定在外交身份框架的范围之内,因而两国间的分歧不会造成德美同盟关系的根本性破裂。  相似文献   

18.
贾丹 《德国研究》2007,22(4):62-66
德尔布吕克是19和20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对现代战略思想的发展贡献卓著.他的全部战略思想就是对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坚持了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而且明显发展了其关于战争双重形式的论点,提出和阐释了战略的两大基本形式——歼灭战略和消耗战略,从而批判了毛奇、施里芬以后德国军队主流战略思想对克劳塞维茨学说的曲解和背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欧洲研究区建设的深入,各国在科研创新政策领域自行其是的时代在欧洲已经成为历史,欧洲层面的科研创新政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德国作为欧洲科研创新领先国家,以及欧洲研究区的发动机,对这一进程的参与和应对也就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于欧盟科研创新政策的法律基础与政治框架尤其是欧洲研究区建设和"地平线2020"科研框架计划做了简要介绍,在此背景下梳理了德国对欧盟科研创新合作的积极参与,包括相关战略和辅助措施,并观察分析了德国对科研创新政策"欧洲化"所持的立场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清云 《德国研究》2007,22(4):35-38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法经济学开始作为一门创新学科经过美国大学的理论研究和争论,逐渐地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在美国,法经济学已经作为各大名牌法学院的主要课程被广泛予以接受.在法经济学的研究上,虽然德国已经成为欧洲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中心,但是在整体的法学教育上对法经济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鉴于此,本文将在介绍法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德国学术界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法律学科上的态度和研究上的区别,并着重讨论法经济学在德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