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文章通过文化概念以及马克思文化思想可能的阐述,对马克思文化与文化产业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区分与澄清;通过马克思文化思想自然始点的释义、劳动实践中介的阐释、理论归宿的明晰确证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性;通过大众文化实质上是文化工业批判的个案分析,加强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贞 《思想战线》2005,31(2):60-64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思想和英美文化研究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既与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 具有一定的历史适用性。因此, 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在反思这些理论资源的基础上, 重建当前语境下的本土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3.
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当务之急——走出“娱乐至死”的文化陷阱与精神沙化,重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道统与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历史上可谓历经磨难才走到如今的轨道。最初以“文化工业”的概念被提出来,被批判。但后来许多学派提出的文化思想直接或间接肯定了文化的力量,肯定了文化产业化并不是践踏文化内涵,而是一种共生效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文化的立场,必须思考文化产业化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文化市场走向,还牵涉到一个民族未来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生存力。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必将造就和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力度。文化走向产业化之路还是要“因化而异”,这里是指以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为对象,公益性的文化产业还是要去完成它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益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张婷 《长江论坛》2023,(2):42-49
西方学者批判反思资本宰制的消费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五种理论进路。一是着眼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出无止境的消费引发自然对人的“反控制”;二是着眼于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提出象征性消费造成严重的身份和阶层“区隔”;三是着眼于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提出“占有式”消费泛滥导致主体自由的丧失;四是着眼于人与文化关系问题,提出“大众文化”消费对主体批判意识的消解;五是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揭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殖民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吸收这五种批判路径所蕴含的有价值思想资源,对于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防范和规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消费主义社会文化困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丹增 《今日民族》2004,(6):4-5,Z006,Z007,8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存在着种种联系,其发展会在国民经济的体系中产生波及效果。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而且大多是高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文化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经济、科技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海南经济的最新增长点。文化产业的概念是由英文C ultureIndustry翻译而来的,也称“文化工业”或“文化经济”。德国学者阿多诺与霍克海穆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使用这一名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  相似文献   

9.
罗小青 《前沿》2010,(1):163-165
大众文化场是个意义的张力场,我们反对非此即彼的论断和文化态度。最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态度是把大众文化看做个充满张力的场域,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大众文化时使大众文化场保持开放的向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众文化还归其真实面目和本真性。如果选择了一个向度而忽视了另一个向度,必然导致另一个片面性。文化研究就是要如何把两种对立的大众文化观即批判论与赞美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其间寻找必要的张力,而不使文化研究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0.
论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文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中望 《求索》2008,(9):199-201
约翰·菲斯克认为,大众文本是在封闭与开放力量、读者与生产者、被偏好的意义同质性与解读异质性之间进行斗争的文本,它是一种“生产者式文本”,过度性与浅白性是其主要特征。菲斯克的大众文化文本观建立在其大众观的基础上,突出大众具备积极、主动、充满抵抗精神的辨识力。菲斯克的大众文化文本观对于大众文化地位、积极作用的提升与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大众文化进行客观公允的辩证分析,其主要不足在于他不加批判的研究立场引发了“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  相似文献   

11.
韩永进 《政策》2004,(3):44-45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 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俊文  杨文 《人民论坛》2014,(9):216-218
文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现实基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江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当前江西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顾友仁 《前沿》2009,(3):174-177
玄学是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称谓。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因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现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而受到严厉批判。然而,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也随着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而获得新的发展机缘。  相似文献   

14.
闵敏 《求索》2011,(12):88-89,74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提出来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和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社会语境下,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发展机制,最后以我国西部重镇西安市为例,阐述了文化传媒之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实践策略,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鉴。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产业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一界定基本上概括了文化产业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文化的属性;二是产业的属性。就前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文化的内涵,能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就后者来讲,文化产业必须具有产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薛亮 《人民论坛》2013,(8):202-203
毛泽东时代的大众文化也是通过“大众话”来“化大众”的文化,而20世纪以来西方兴起的大众文化则是建立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大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波及中国,中国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的大众文化实现了主体及内容的转换,这一转换具有创造主体多元化、构建现代性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桂萍 《时事报告》2011,(10):92-96
一.给定材料 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文化功能属性、精神与经济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定位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立足市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丽江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赵毅 《今日民族》2004,(6):24-27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