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并以西方国家的生态改良为镜鉴,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导向,践行“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超越。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根植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体系化表达。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坚持以人民性为核心价值取向,其人民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蕴含了建设生态文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由人民评价的鲜明特点。在对外传播该理念过程中,应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法治观念,通过深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能力、拓宽传播途径来提升生态文明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承了几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阐释了自然生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也揭示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的内在属性。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为此,要抓住生态计费、计价、产权、补偿等实践难点,探索有效实现生态经济价值的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郝玉宾 《前进》2023,(1):54-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推进现代化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以来梦寐以求、长期追寻的梦想。在100多年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王萍  施林  江珊 《中国人大》2023,(3):12-14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飞跃。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焦点是解决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转向”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反思与批判工业文明模式下的价值困境。构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需要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遵循马克思“人类发展最终目标”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7.
陈智泉 《群众》2023,(9):68-6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相似文献   

8.
张小辉 《群众》2023,(1):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辐射重叠区域,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板块,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新时代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2018年中国的生态主义思潮,呈现出一种对自然人文价值重塑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即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和这种价值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二是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的建设均表现出向人文价值的复归,两者在城镇化过程中更加融合;三是以建设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为前提,面向全球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相似文献   

10.
赵毅周文 《群众》2023,(11):31-32
江淮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承担着展现江苏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要巩固提升自身生态优势,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激发全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江淮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章其波 《群众》2023,(21):63-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全国唯一具有“两河两湖”地理标识的地级市,“好生态”一直是宿迁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亮丽名片。近年来,宿迁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和发展的“绿心地带”,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宿迁”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是共同体维系与发展的基础,探寻人与自然和解途径需置于整体性发展视阈。人类历史演进背景下,交往、技术和观念片面化、功利化的社会存在造就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命运相系意义上“生命共同体”的登场。在对自然整体性、虚幻整体性前提的批判中,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彰显为饱含实质内涵与实践行动的“实质整体性”,这既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全面把握,也源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生态智慧的自信和传承。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也为其从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辩证关系维度、“类存在”与“类环境”的人性逻辑维度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维度通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真正和解擘画了一条可行性路向。  相似文献   

13.
张利民  刘希刚 《群众》2020,(3):29-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彰显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宣示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之治”的坚定决心,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意在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本课侧重从美丽中国建设的角度谈环境文明建设,主要回应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挑战等问题,我们必须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此,重庆市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扎实的举措、更有效的方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碳中和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关乎经济、生态、民生、政治和安全的全球重大战略,也是涉及到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消费革命和治理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影响广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社会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邵坤 《江苏政协》2024,(2):52-56
<正>时逢数九,梅花悄放,山海迎春。1月2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700多位与会委员分聚在六个会场,分别围绕“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主题,同步进行专题协商讨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正>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作风,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节用裕民,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23,(5):20-21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