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视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翠梅 《求索》2007,(9):24-26
农村土地所具有的保障功能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实行,但我国农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而且区域差异极大,这为我国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提供了可行性。本文认为可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发展型耕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客体,以非农收入水平高的企业型农户为抵押主体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创新农地金融迫在眉睫。我国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否认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属性的完整性,限制了农地抵押权能的发挥。当时立法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出于该制度不利于保护集体成员权、不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利于保护国家耕地的考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民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被不断弱化,农业规模经营开创了农业经济的新局面。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合乎法理的,也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应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标的物,以实现物权;重构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束";修改相关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并建立配套制度,以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许多国家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在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改革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为混业经营模式,消除现行土地所有权制度带来的障碍,限定担保物的范围,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监管,引入政府担保机制和商业保险制度,以大力推行此项制度。  相似文献   

4.
工作思路。抓住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先行先试。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规模,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完善权属登记及流转管理体系,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优化抵押登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资产流转处置机制,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工作目标。到2017年,基本形成产权明晰、价值明确、流转便捷、融资高效、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农村产权融资及配套制度体系,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力争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000亿元。工作任务。一是明确重点服务对象。三是扩大产权融资范围。三是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四是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五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六是创新优化服务方式。三作机制。一是完善权属登记及流转管理休系。二是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三是优化抵押登记服务体系。四是建立健资产流转处置机制。完善农村资产交易市场体系。建立不良资产片机制。五是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涉农融担保发展。深入开展保险成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完善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六是提高参与机构积极性。强化金融监管服务。加强财税激励。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及法制环境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能是农村产权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发挥农地的杠杆融资效应,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各地实践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却普遍存在农地抵押作用弱而政策性强的特点,说明农地抵押的市场化存在内在缺陷,而更加依靠行政力量推动。行政强推的农地抵押实践同时存在一定的政策扭曲和风险,不宜盲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产业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担保物不足,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在法律限制、经营风险、配套机制的制约下,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定位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解决市场机制失灵问题。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第三方价值评估、建设土地流转平台等配套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风险基金、保险体系等风险防控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贷机制设计与风险防范:以王安石青苗法为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曙光 《长白学刊》2009,(1):111-115
按照现代金融理论,从制度设计的视角看,王安石青苗法具有在农户联保制度、市场化利率机制、贷款审核制度、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但是其作为官办金融也同样面临着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信息严重不对称和监督执行成本过高等诸多弊端。从总体上说,青苗法继承了我国历史上常平仓制度和农村信贷实践的精华并加以革新,形成了超越此前任何一个时代的一套完整而统一的农户联保无抵押小额贷款制度,在我国农村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放诸世界金融史,亦有其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三权分置"要求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具有深厚的法理依据。"三权分置"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权能界限不清晰、交易关系无保障、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法律风险。应明确确权登记的效力,强化合同的规范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效应,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农地资源进一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此背景下,乡村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搅动,农村剩余人口的生计受到冲击。本文尝试建构土地流转的人口分析范式,从家庭束缚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将农村剩余人口划分为相对剩余人口和绝对剩余人口两种不同类型,阐释他们与土地结合而形成的生计模式,即“范围经济”和“老人农业”,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促成的土地规模流转如何重塑他们的生计。最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以缓解因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村剩余人口造成的生计压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证券化与城市土地储备资金筹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在国外已相对成熟,美国和日本的土地信托及土地债券都在本国的土地银行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土地储备制度本身运行时间较短,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加之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导致在现阶段无论运用土地物权证券化方式还是债权证券化方式筹集土地储备资金都存在较多障碍。  相似文献   

11.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玉 《理论月刊》2003,(7):140-141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三大局限性:土地关系混乱;土地平均分配后果严重;土地难以有效流转。根据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家庭经营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土地有偿流转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废除农村土地事实上的国家、集体双重所有的现行农地制度,实行公田和私田并举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性”假定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但是,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要求市场参与者各个方面都成立是不现实的,这就意味着市场本身在现实中通常是“不完全的”。在金融系统的信贷工作中,不完全信息基本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利率作为检测机制来确定借款者还贷的风险性;以利率的道德风险防范机制来影响借款者行为;合理确定抵押贷款数量,加强贷款抵押审批;重视信贷配给,平衡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视角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育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农地制度、教育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成为职业农民形成的主要制度障碍。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视角,应从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积极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等方面入手,铲除阻碍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资本驱动型农业,获取足够的资金是“产业兴旺”的前提。在需求侧,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对资金的大规模需求使得资金日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门槛”。在供给端,农业生产的特点、有效抵押物的缺乏以及资金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共同降低了农业的资金供给水平。资金供求矛盾引发农业的金融困境。研究表明,满足一定条件的抵押物有助于缓解现代农业面临的信贷约束。对农户而言,土地是合适的潜在抵押物。为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困境,必须激活附着于土地上的相关权利,从制度、法律和市场发育等方面同时发力,赋予土地实际的可抵押性,从而为“产业兴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冷丽莲 《长白学刊》2007,(2):103-104
目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正在我国兴起。在推广这一事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房地产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完备、机构投资者缺乏。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建立专门的房地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积极规范和扩容证券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必然成为我国推广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土地管理法》第四轮修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伴随着此轮修法,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推动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基本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土地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无疑应在这一背景下来考量。但对如何有效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充分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研究者尚存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框架下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而土地私有制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陶银球 《求索》2010,(11):186-188
建国六十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经历了前三十年频繁调整及后三十年的相对稳定,实践表明过多的人为调整没有取得农业的高速发展,而近三十年的土地制度催生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对农业产业的深入浸润,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开始凸显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纵向探究我国农地制度的演进、横向比较典型国家(地区)的农地制度,提出了"两级所有、户为基础"农地所有制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20.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有条件的,目前就经济落后地区而言,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还远未成熟。因此,经济落后地区应把农地制度创新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部制度及改革和完善农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