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实践证明,推进公安校局合作是实现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与公安工作需求精确对接的桥梁,也是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攻克公安工作疑难复杂问题、孵化创新警务理论成果的必要途径。而校局合作的深度决定着校局合作的成效。因此,如何突破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以解决当前公安  相似文献   

2.
公安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公安教育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公安院校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关键。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并将其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坚持探索校局合作联盟的持续发展机制,可以打破公安院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内循环",建立校、局合作培养公安专门人才,从而推动公安教育教学与公安实战单位的紧密联系,拓展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3.
治安学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院局合作"、强化治安学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已越来越受到公安院校的重视。在治安学专业实训教学中,应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实践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以构建一个符合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二者之间的校局合作在警务实战中的效用日益显著,校局合作内容已从合作初期的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公安实践和调研、公安专业学生实习等方面扩展到警务改革探索、警务技能训练、警务协同作战等警务实践的各个层面。根据我国警务合作机制从无到有,警务合作走向成熟、发挥强大作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以区域警务合作为切入点深化校局警务合作既是大势所趋,又是顺势而为。在区域警务合作新环境下,应当通过推进校局警务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推动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公安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在侦查领域开展校局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校局之间在侦查领域的合作尚停留在自发性浅层次合作阶段,需要创新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创建具有侦查专业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与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打造多元化结构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校局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公安"校局"("校局"合作中的"校"指公安院校,"局"即公安局,在本文中泛指除公安院校之外的所有公安机关)合作是公安人才培养与民警素质提高、学科专业建设与警务模式革新、科研项目开发与实践成果梳理、  相似文献   

7.
公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安院校需要建设结构合理、素质全面、适应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对其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如简单移植普通职业教育的"双师型"观念,简单将"双师化"等同于"警务实践化",与课程教学的联系被弱化等。针对公安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的困境,当前需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拓展校局合作交流途径,建立校局研讨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阵地,是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源头。近年来,不少地方公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与公安机关开展合作,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与警务实战创新融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缩短了院校教育与公安实战需求之间的差距,在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校局合作尚处于自发、松散型阶段,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目标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不健全、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9.
《公安教育》2014,(10):79-79
<正>近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让行业优秀人才成为教学主力——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和《实战导向、校局联手,创新共建共享共赢的公安类专业建设平台》2项教学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让行业优秀人才成为教学主力——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通过系统创新学校与行业"共选、共育、共用、共评"师资系列机制,探索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这一成果已被公安部在全国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加强院校与实战部门的合作,很多省市公安厅(局)牵头制定了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校局合作联合育人机制,以密切两者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训练与实战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与实战的对接。在此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构建  相似文献   

11.
<正>校局合作办学历来是公安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自从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开始以来,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紧密合作始终贯穿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民警培训等各个环节。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校局合作的紧密程度、形式与制度架构可能存在差别,但是校局合作平台的架设一直没有中断,不管是出于公安院校的主位立场还是公安机关的客观人才需求,不管之于学历教育还是在职民警培训,校局合作平台都以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2009,(1):F0003-F0003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警察学院与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了广泛的校局合作。校局合作以警学结合、双向参与、共赢互惠为基本内涵,是以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共同培养人才,共同研发警学理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合作作为特征的合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安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存在"信息技术"概念不明、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建设不足等问题。应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面向公安实践选用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加强校局合作等方面提升公安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安教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走校局合作道路。公安院校应增加办学的开放度,努力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紧密型校局合作关系,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与公安机关加强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由此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对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校局合作科研的思考,是以公安院校为视角,从公安院校科研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笔者曾多次经历过的校局合作科研过程,有感而发的。一、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校局合作科研,有利于公安院校争取科研立项科学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科研立项的一贯宗旨。科学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与公安文化互动融合是公安事业整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和公安文化存在着性质、主体、功能等方面差异,承认并尊重相互间差异是实现二者互动融合的基本前提。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公安文化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公安文化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和动力;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为公安文化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知识精英,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对公安文化的进步发挥着引领和传承作用。深化认识,推动校局合作,以及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是实现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和公安文化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校局合作模式是公安院校发展的未来。目前,校局合作存在着供求不均衡、动力不足、激励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关键原因还是公安院校供给能力不足,只有找到公安机关的需求点,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校局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8.
在增列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和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二级学科的背景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综合考虑加大实验比重、贴近公安实战业务、培养学生创新力和促进科研服务一线四个方面。具体建立交通执法设备与车辆构造实验室、交通事故仿真实验室、交通控制仿真实验室和智能交通工程集成实验室。同时各公安院校还可以根据实际增加单独设立部分实验室,达到强化某一领域的教育目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主要靠公安院校自有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资金建设,同时结合校局共建、校际合作等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以服务公安实战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安院校侦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侦查专业主干课程应当建设成为培养适应公安一线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理实一体化10教学体系。通过对公安一线人才培养需求及侦查实践工作分析,研究提出侦查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10的课程体系与推行"校局合作,实现学战衔接"的教、学、练、战一体化训练10以及由认识性实践、验证性实践、模拟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实战性实践组成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近期提出了"一基础四卓越"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便是其中之一。公安人才是法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公安院校纷纷提出了"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速开放办学、加深校局合作、提高实践能力、优化师资结构等途径加快卓越警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