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12日举行的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是“立法院”席次由225席减半为113席后的第一次,是实施“单一选区”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两票制”实施的第一次。新的选举制度是台湾“立法院”50年来最大的变革,这一新的选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台湾现有的政党政治、政治生态与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台湾地方政治生态也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4.
台湾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评述王升毛仲伟孙升亮1995年12月2日,台湾举行了“立法委员”换届选举。此次选举对于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这三个主要政治势力而言,是一次权力版图的重划,选举结果所导致的三党力量的消长,为台湾“立法院”带来一个全新的格局,将...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除了选举结果广受关注以外,这次选举的过程也被舆论形容为“手段最卑劣、选风最恶质的一次,选战烽火已经逼近道德的临界点”。实际上,台湾选举的恶质化、低俗化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所出现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运用政治文化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恶质选举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民众投票参与、投票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如何应对马英九“新中间主义”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九作为公认的泛蓝共主,无论是过去担任国民党主席也好,还是因特别费案奋然辞职不计荣辱全力以赴冲刺2008也罢,其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泛蓝阵营的共识。同时,无论是台湾“三合一”选举后的鼎盛时期,还是被起诉后的低谷阶段,  相似文献   

7.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1,(2):16-19,48
随着政治选举制度的完善,选民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期进行理性评估和“经济投票”。政党为获取经济型选票往往在选举前后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或政见,从而出现“选举性循环”现象。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与岛内选举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五都”选举为例,剖析台湾选举中的“经济投票”行为及其对政党两岸政策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选举透视台湾的“中间选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分析台湾选举形势时常常提到“中间选民”这个概念。所谓“中间选民”主要是指在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基本支持者之外的一部分选民。观察2004年台湾“大选”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在蓝绿两大阵营对垒、双方“基本盘”势均力敌且相对稳固的情况下,约占选民总数20-30%的“中间选民”不仅是蓝绿双方全力争取的对象,其最终流向更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这一部分选民的成分、分布、特点及投票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观察台湾的选民结构以及今后的各种选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玩火”挑战底线 3月20日台湾岛内“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民进党人陈水扁、吕秀莲集团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但国际社会以至岛内社会对于这个结果暂时都没有接受,因为连战、宋楚瑜提出“选举无效”的投诉,投票虽结束,但选举仍未完成。与领导人选举同步举行的“3·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呈现出选情较为冷清、蓝绿白三方争霸、充斥负面选举手法等特点。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展现出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尤其是对2024年“大选”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台的“新瑞都案”、“高雄市议长贿选案”两大弊案,掀开了台湾政坛的一角,让人们从中管窥到其“金权政治”“黑金政治”的真面目。“金权政治”“黑金政治”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台湾地方派系。它是在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以精英分子为龙头,依靠政经资源,主要通过行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进而展望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期以来,台湾出现一系列弊案, 主要有以民营化为名将公有金融机构廉价卖给私人财团;扩大财政赤字,将重大公共工程承包给绿色背景的公司;以 BOT为名,让绿色同路人分享公共资派中钢公司董事长中饱私囊以及公司资产通党库的丑闻;操控股市买卖牟取暴利的“股市秃鹰案”;林文渊侵分红案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是由泰国外劳暴动事件所引发的高雄捷运(简称“高捷”)弊案。以高捷弊案为代表的台湾一系列弊案的发生,彻底暴露了民进  相似文献   

14.
“立法院”选举后的变化2004年3月的台湾“总统”大选,寻求连任的陈水扁以2.8万多张选票的极微弱差距击败国亲候选人,尽管这项选举结果被泛蓝阵营批评舞弊,但当时台海两岸的学者几乎一面倒地不看好台湾未来走势,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台湾当局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若不踩刹车,台海终有一战。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是台湾政局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的一年。3月举行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导致了国民党逃台五十年来首次政权更替,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陈水肩上台后,由于无视“朝小野大”及民进党“双重少数”的政治现实,不肯释放权力,并顽固坚持“台独”、“反核”等立场,导致朝野尖锐对立,政局持续动荡,两岸政治僵局无法突破,经济恶化、股市下跌、社会信心危机严重,陈水扁当局深陷执政危机之中。 纵观全年的政局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18日“总统”选举以前,  相似文献   

16.
3月18日,台湾第十任“总统”选举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497.7737万票、39.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民进党上台,是台湾政坛的空前巨变,将对岛内的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统独走向产生巨大冲击,也为两岸关系投下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7.
台湾地区30余年的所谓“民主化”实践,形成了两党轮替的制度环境和两党主导的政治结构,并在历次选举中多次上演。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中,“第三势力”发展空间受限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知乃至思维定式。近年来岛内中间选民显著成长,国、民两大党实力对比失衡,“第三势力”自主性增强,为“第三势力”发挥影响力、谋求新突破带来新机遇。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势力”夺得新竹市,并在台北市长选举中表现不俗,显示在一定选民结构、选举环境和选战策略的耦合下,“第三势力”具备打破岛内政治环境结构性限制的空间和实力;尤其是与传统“第三势力”的式微相比,实现地方执政且赢得14席县市议员更凸显了民众党的一枝独秀。当然,选举结果与民众党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党成立时间尚短、基层经营不足、选举经验缺乏等,并不足以掩盖其发展势头。2024年“大选”和“立委”选举,是岛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和检验“第三势力”实力的重要节点,以民众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能否争取中间选民凝聚基本盘,提高民意支持度向选票的转化率,以及根据国民两大党的选举布局和竞逐态势制定正确的选战策略,将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我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这是一个耐人寻思的哲学命题,但在台湾蕴含在这个命题中更多的却是政治含义。有关省籍矛盾、自我与国家认同的冲突许多年来在台湾政治社会中如痼疾一般,每到选举或是“统独”论争时就要发作流行一番。这些,在台湾“戒严”时期一直...  相似文献   

19.
读书频道     
此书为北京燕山出版社“世纪文学60家”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兴安先生选定书目、撰写序言。全书精学成献。口2004年3月19日,台湾大选进人最后也是最炽热的阶段。对台湾人民而言,这次选举非常重要,国际间关切台海稳定与和平的人士也密切关注这次选举石很难想像,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政治人物不要因为一时的选举利益,放任开启“公投”的魔瓶,引发大家都无法承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